中风也叫脑卒中。分为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脑梗塞、脑血栓)和出血性脑卒中(脑溢血),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高血压、高血脂、肥胖是导致中风的三个主要因素,糖尿病导致的血管硬化、堵塞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中风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由于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所以医学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
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偏瘫是中风的“三偏”症状,是内囊部位病变的主要体征。脑中风治疗方法与康复训练极其重要,在中风患者度过危险期后,大多留有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等后遗症,此时加强防治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有着较好的效果。
中风(脑出血,脑梗塞,脑溢血)所致肢体瘫痪和运动障碍,在急性期药物治疗病情平稳后如不及时开展康复治疗或治疗不当很可能致终生残疾。目前认为脑卒中引发的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经过正规的康复训练可以明显减少或减轻瘫痪的后遗症,有人把康复看得特别简单,甚至把康复治疗等同于“锻炼”,患者和家属往往急于求成,忽视了对关节活动度、肌张力及动作之间的协调性,这样即使肌张力恢复正常,也可能导致骨关节肌肉僵硬、萎缩、痉挛、异常步态、足下垂、内翻等。而正规康复治疗和训练能明显减少或减轻残疾发生,即“误用综合征”。
不适当的肌力训练可以加重痉挛,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使这种痉挛得到缓解,从而使肢体运动趋于协调。一旦使用了错误的训练方法,如用患侧的手反复练习用力抓握,则会强化患侧上肢的屈肌协同,使得负责关节屈曲的肌肉痉挛加重,造成屈肘、屈腕旋前、屈指畸形,使得手功能恢复更加困难。其实,肢体运动障碍不仅仅是肌肉无力的问题,肌肉收缩的不协调也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因此不能误以为康复训练就是力量训练。
在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中,传统的理念和方法只是偏重于恢复患者的肌力,忽视了对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肌张力及拮抗之间协调性的康复治疗,即使患者肌力恢复正常,变可能遗留下异常运动模式,从而妨碍其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的提高。目前认为全面有效的方法是采用肢体运动康复仪的主动肢体运动模拟疗法并配合患者的被动科学康复训练。
中风偏瘫的主动肢体运动模拟疗法
一直以来,实验及临床医学研究表明,由于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存在可塑性,在大脑损伤后的恢复过程中,具有功能重建的可能性。目前医院用的肢体运动康复仪是利用肢体运动模拟原理,以领先的神经促通技术为核心,使肌肉群受到低频脉冲电刺激后按一定顺序模拟正常运动。达到以下三大目标1.直接锻炼肌张力,促进恢复正常肌张力和关节僵硬。2通过模拟运动的被动拮抗作用,恢复骨骼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动态平衡;3.多次重复刺激向大脑反馈促通信息,促进神经功能的重建,恢复自身运动和感觉神经的记忆功能。因为能使瘫痪的肢体立刻模拟出正常运动,表现很直观,有助于增强患者康复信心,再配合主动康复训练,有效降低中风的致残率。
中风偏瘫的被动康复训练方法。
被动康复训练的原则:先从简单的动作开始,从肢体的近端坐至远端,逐级训练,最终达到患侧肢体的功能恢复。家属在做被动运动时应缓慢而柔和,有规律性,避免用力牵扯或大幅度动作。逐步增加被动活动的幅度和范围,每日至少进行2次以上,每次每个动作应重复10次左右,并要持之以恒。在做被动运动时,病人的健侧上下肢最好也要做相同的动作,这样可以通过健侧神经冲动的扩散刺激患侧的肌肉兴奋性冲动的产生,有利于患肢的功能恢复。
上肢被动康复训练常用的方法:上肢被动康复训练先从肩关节开始,配合治疗的家属一手扶住病人肩部,另一手托住病人肘部,将上臂做外展、内收及向上、向下运动。动作要轻柔,防止因肩关节周围肌肉松弛造成关节损伤或脱位。做前臂被动运动时,家属一手托住病人手腕,掌心向上,另一只手托住肘关节,将前臂做屈、伸及内旋运动。手的被动康复训练方法是家属一手握住病人手腕,另一只手握住病人手指,做腕关节屈、伸及各手指的屈伸运动。经过长期坚持有助于上肢功能的恢复。
下肢被动康复训练常用的方法:下肢的被动康复训练亦先从近端开始,即髋关节的被动运动,将患肢膝关节屈曲,然后家属一手扶住患侧膝关节,一手扶住髋部,做左右转动动作。小腿康复训练的方法是家属一手扶住踝部,一手握住膝部,做膝关节的伸屈运动。足部康复训练的方法是一手握住踝部,另一只手捏住脚趾,使足做背曲及向左右旋转运动。值得提出的是在给病人做被动康复训练的同时应结合按摩。有助于下肢肢体功能的恢复。
北京看白癜风那个医院好治疗白癜风的费用转载请注明:http://www.fbpcw.com/ysbj/3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