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辨证要点
1.辨病期
根据病程长短分为:
急性期为发病后2周,中脏腑可为发病后1个月,在诱因的引发下发病,突然昏厥仆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角歪斜等,以标实为主。
恢复期为发病后2周以后或1~6个月以内。超过6个月为后遗症期,病情稳定,趋向恢复,常虚实兼夹,或以本虚为主。
2.辨病情轻重
病情轻,临床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不伴神志障碍。病情重,临床表现为突然昏厥仆倒,不省人事。
3.辨闭脱
闭证属实证,为邪闭腑实,蒙蔽清窍所致,临床表现为昏迷,牙关则紧闭,肢体强痉等。
中脏则为邪实窍闭,病势处于由闭转脱,内闭外脱,进一步发展则出现脱证。
脱证属虚,由于阴竭阳亡,阴阳离决而致脱,症见昏迷,口开目合,手撒肢冷,汗出等。
(二)治疗原则
中风病乃本虚标实,上盛下虚之病,急性期标实症状比较突出,急则治标,故当祛邪为主,常用祛风化痰、熄风潜阳、通腑泻热、清火化痰、凉血通腑、醒神开窍、开闭固脱等法。恢复期(后遗症)多虚实夹杂,邪实未清而正虚已现,治宜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常用平肝熄风、化痰祛瘀与滋养肝肾、益气滋阴(养血)并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fbpcw.com/cxzz/15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