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疫情紧张,我们也不停地收到一线传来的悲壮消息,我们的英雄XXX又倒下了,令人痛心。愿这样的消息不再有...
一、抗疫英雄们殉职的重要原因---脑出血
截至2月23日,因抗击疫情殉职的已有余人,其中村干部45人,警察44人,公务员34人,医生18人,志愿者13人......
我们来梳理一下前方殉职的英雄们与脑出血的关系。
1、艾冬,北京市公安局法制总队信访支队民警。艾冬出生于革命家庭,舅舅是在解放战争中英勇牺牲的战斗英雄董存瑞。2月22日凌晨因急性脑出血入院的当天上午,不幸牺牲,年仅45岁。
2、樊树锋,郑州市公安局东风路分局社区民警,39岁。2月19日因过度劳累导致颅内大面积出血,医院紧急抢救,2月19日12时36分,因抢救无效离开人世,年仅39岁。之前已连续奋战17天。
3、田计强,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公安局龙港中心派出所杨河警务室辅警。2月10日,因突发脑出血经抢救无效去世,时年49岁。
4、刘永柏,四川省江油市马角镇前进村党支部书记。年2月7日凌晨3时30分,因连续奋战防疫一线,过度劳累突发脑溢血,送医抢救无效殉职,时年57岁。
5、麻保宁,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新阳街道龙腾社区工作人员。2月6日,在防控居民值守点突然陷入昏迷而倒地不醒(此前他已连续值守10天,每天14小时),于次日凌晨因脑出血去世,时年52岁。6、郑少华,四川省眉山市高家镇英头村党支部书记。2月3日因劳累过度,引发大面积脑出血,倒在村委会办公室电脑桌前,生命定格在48岁。之前连续奋战13个昼夜。
7、黄和艳,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云雾镇营上村驻村工作队队员。2月2日在防疫一线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殉职,时年42岁。
8、程建阳,河南省汝州市公安局大队长。1月28日在防控一线工作时突发脑溢血昏迷,被紧医院抢救;1月30日经抢救无效因公牺牲,时年45岁。
9、何建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公安局育文派出所民警。1月26日连续工作后突感身体不适,医院诊为小脑出血,抢救无效殉职,享年52岁。
10、李弦,山东省泰安市公安局泰山分局网络安全保卫大队侦查中队指导员。1月21日在防疫一线突发脑溢血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不幸牺牲,年仅37岁。
以上死因均为脑出血,其共同特点是大疫情来临时,英雄们大多勇挑重担,不顾疲劳,连续奋战、过劳突发疾病,因公殉职。当然此次因公殉职的死因还有很多,包括心血管疾病、外伤、感染新冠肺炎,但无疑脑出血是重要原因。
二、脑出血,到底有多可怕?
脑出血,俗称脑溢血,属于“脑中风”“卒中”的一种。我国每21秒就有1人死于这个病。中风是中国人的首位死因。
脑出血具有“3高”“2低”的特点-----患病风险高、致死风险高、致残风险高,以及存活机会低、生活质量低。中风我国的发病率为-人/10万,患病率为1.23%;死亡率为-/10万;每年因卒中而死亡的有万。一旦罹患脑出血,患者不仅需要承受较大痛苦,昏迷、偏瘫、失语,智能减退,精神上也会容易消沉生存欲望,如抑郁。
大脑对人体的重要性,相信不必多说,毕竟作为人类意识与智慧的承载者,人体所消耗的能量大多数都得需要依赖它的工作与运行。虽说体重只有2%,其所消耗的氧气与能量却能达到全身的20%,大约有15%的血液单独为大脑提供后勤。因此,一旦大脑供血系统出现一丝“异常”,自然后果可就严重得多!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因为脑出血猝死的英雄,年龄普遍不大,跨度为37-52岁;在特殊环境下,年龄已经不是卒中的影响因素,更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而应引起大多数人的普遍重视。
对于脑出血的治疗,我们目前的医疗治疗手段有限,除了急性清除血肿产生的占位效应外,还要查找出血原因(如颅内动脉瘤、脑淀粉样血管病变),并行针对性处理。
当然现代医学的发展给我们提供更好的救治手段。陈锦王就是其中一个幸运者。年2月22日下午四时,支援湖北省武汉医院医院护士陈锦王在一线工作时突发头痛、恶心、呕吐,就地行颅脑CT提示左侧颞叶小血肿,并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医院神经外科,诊断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经血管内介入治疗后转危为安。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一旦发生脑出血,要及时救治。
有时康复锻炼成为重要的改善神经功能的手段,但往往作用有限,最后即使生命得到挽救,但神经功能障碍(偏瘫、失语、记忆力下降)不可避免,致残率达60-70%。因此,对于脑出血,最有效治疗,就是做好预防,不出现脑出血,或者在脑出血发病之前治疗未病,这样才能够及时将疾病伤害降到最低。
三、脑出血如何预防?
正常情况下,随着现代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职场人常年熬夜、作息不规律、工作压力大、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等原因,导致了脑出血发病越来越多,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呢?在当前疫情之下,一线抗疫人员应当如何做呢?普通人应该如何做来预防脑出血呢?
1、适当减压。当前疫情突然来袭,压力的确很大。而工作任务又是空前的大,但每一个人,尤其是一线人员在既保持高昂的斗志同时,又要适当减压,高强度工作不可以持续太长时间。适当轮休,在工作之余或者间隙,播放一些轻音乐。掌握一些宣泄负面情绪的方法,做一些简便的运动,同时第一时间或者定期与家人或至亲朋友沟通交流,也可以得到最快的、最好的放松。
2、保持阳光心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保持乐观的情绪,遇到高兴或不愉快的事应注意冷静,避免情绪过度激动,以防血压突增。积极乐观,是我们面对世界的最健康姿势。当前疫情控制虽有一些困难,整体上是向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应该抱着必胜的信念,继续努力,坚信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的民族。
3、保证充足睡眠。应合理安排工作的时间,注意休息特别是工间休息,避免身体和精神过劳过累;夜晚要保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以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充足睡眠对于一线人员有时是一种奢望,这时需要将睡眠时间片段化,尽可能在一段时间工作后安排一些时间休息,插空休息,高质量的休息。
4、注意饮食结构。日常膳食要清淡,可多吃些蔬菜、水果和鱼类等,要少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盐、糖与甜食也不宜多吃。地中海饮食可作为目前世界最健康饮食推荐。在这种连续奋战的情况下,饮食保障有时会有困难,但我们依然要注意以上要求,在满足基本能量的条件下尽可能满足多样化的结构要求。
5、戒烟限酒。嗜好烟酒者应予以戒除或加以节制,因为香烟能加速动脉硬化;大量饮酒,也会促使动脉硬化,需限制饮酒。当前有人认为吸烟可以减少新冠肺炎的感染率,这个观点均未得到证实,请慎重。
6、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高血压病。控制好血压!三十岁就应开始查血压。30岁以上者,每年应至少测量血压1次。高血压患者应严格监测血压,规律用药,并及时调整用药剂量或种类,不可自行停药。对于一线工作人员有条件应该注意血压监测。同时如有头晕、头痛、心悸、胸闷不适,应及时反应向医务人员咨询求助。
7、注意防寒。应根据季节冷暖的变化做好衣着的调节,及时添减衣服,防止寒冷、高温对机体的刺激。当前气温仍偏低,气温变化也较大,外出工作时需要注意防寒,以避免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血压波动幅度剧增而发生意外。
8、缓慢改变体位。下蹲、弯腰和卧床、起身等体位改变幅度较大时,动作必须缓慢,特别是由蹲位改为直位时切勿过速,以防止头部一时供血不足而发生意外。
当今疫情下,压力和劳累是脑出血的第一原因。我们在坚持抗疫情况下,仍要注意,适当减压、阳光心态,适当休息,合理膳食。对于领导层在分配任务时,需要做到统筹安排,适当调休、轮班工作,不能让员工长时间处于过劳状态,一味地让员工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同时有条件可以为一线人员做一些健康监测与心理排查,如血压检查、心理咨询,及时发现,早期处理,防患于未然!!!在后期要加强对慢病的检出,了解高血压、高血脂症情况,以及是否存在颅内动脉瘤及脑血管畸形等。
寻找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如果您长期吃药不见效
请练习
转载请注明:http://www.fbpcw.com/cxby/14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