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AampTISC2022丨急性脑

哪个医院白癜风好治 https://m.39.net/pf/a_4786930.html
<

以下文章来源于长颈鹿智慧医学,作者长颈鹿智慧医学

长颈鹿智慧医学.

有态度、有温度的学术传播交流平台。

临床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困惑:面对急性脑出血(ICH)患者,启动降压治疗的时机如何把握?降压强度应该控制在什么范围?8月5日,在“中国卒中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CSATISC)”「脑血管病临床实践Ⅰ」论坛上,来自首都医科医院的杨中华教授对“急性脑出血血压管理的已知和未知”这一专题做了精彩分析,为我们解答了上述问题。

了解2项研究

为人熟知的INTERACT2和ATACH-2两大随机对照研究都针对轻-中度ICH患者进行了早期强化降压试验,但却取得了不一致的结果:

INTERACT2和ATACH-2研究

▌INTERACT2研究

年发布的INTERACT2研究是一项国际多中心RCT研究,共纳入例发病6h内、SBP~mmHg的急性自发性ICH患者,随机分为强化降压组(治疗目标为SBP<mmHg)和标准降压组(按照指南推荐要求SBP<mmHg)。研究结果显示,强化降压组和标准降压组治疗90天时,mRS评分达到3-6分的患者比例分别为52%和55.6%(P=0.04)。提示积极降压治疗似乎能够改善患者总体预后。

▌ATACH-2研究

年发布的ATACH-2研究同样属于多中心RCT研究,共纳入例4.5h以内发病、至少一次SBP>mmHg的ICH患者,随机分配至强化降压组(治疗目标为SBP达到-mmHg)或标准降压组(治疗目标为SBP达到-mmHg)。结果显示,强化降压组和标准降压组治疗3个月时mRS评分达到4-6分的比例分别为38.7%和37.7%;强化降压治疗导致7天内肾脏不良事件有所增加(9%vs.4%,P=0.)。提示进一步强化降压不能够改善患者愈后,反而会增加肾脏不良事件。

可以看出,相对于INTERACT2研究,ATACH-2研究对ICH患者的血压管理更加积极,虽然未收获相应积极的效果,但有必要对这两个研究进行进一步事后分析,深入了解降压治疗对ICH患者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杨中华教授分析总结了急性ICH血压管理的7个重点。

明确7个问题

▌问题1.为什么要对轻-中度ICH患者进行早期强化降压治疗?

年发布的针对INTERACT2和ATACH-2两个研究的汇总分析发现,强化降压后在24h内达到SBP目标是安全的,与良好结局有关。研究共纳入了INTERACT2和ATACH-2试验的例患者个体化数据。患者血肿体积平均为10.8ml,NIHSS评分平均11分,发病平均时间为3.6h;早期收缩压平均降幅为29mmHg,随后SBP达到mmHg,SBP变异性为14mmHg。

经分析发现,SBP的持续降低与功能改善相关,SBP每降低10mmHg,患者不良结局大概可降低10%,降压获益明显。

年,一项涵盖了INTERACT2和ATACH-2研究的针对5个临床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共涵盖例ICH患者,其中强化治疗组例,保守治疗组例)发现,强化降压治疗能够降低24h相对血肿增长,也能够降低24h绝对血肿增长(降幅为1.53ml)。

这些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对轻-中度ICH患者进行早期强化降压治疗是有必要的。

▌问题2.为什么轻-中度ICH患者应平稳降压?

针对INTERACT2研究的事后分析发现,在超急性期(发病后24h)内,患者SBP标准差与90天严重残疾和死亡相关;急性期(发病2-7天)内SBP高变异度预示着不良预后。这说明患者血压的变异度越大,最终预后越不好。

同样在针对INTERACT2和ATACH-2两个研究的汇总分析中,研究者分析了患者超急性期血压变化情况,发现24h内SBP变异度与神经功能恶化和死亡相关。

因此,对轻-中度ICH患者而言,24小时平稳降压非常关键。

▌问题3.轻-中度ICH后降压治疗的时机是什么?

INTERACT2研究的事后分析显示,强化降压1h内SBP下降≥20mmHg并维持7天,患者死亡和残疾风险最低。

针对ATACH-2研究的事后分析观察到相同现象。即超早期(发病2h内)强化加压可以降低血肿扩大、改善患者预后。

但也有试验得到相反结论。基于救护车的RIGHT-2试验事后分析发现,院前应用硝酸甘油(GTN)贴片降压会增加急性卒中患者不良结局。

RIGHT-2事后分析共纳入ICH亚组患者例。在救护车上,随机经皮给予患者硝酸甘油5mg治疗,研究主要终点为90天时的mRS评分。结果显示,在发病74min内使用GNT会增加血肿扩大。其原因可能与GNT会导致扩张血管、凝血功能障碍、ICP升高有关。

基于目前不同试验取得的不同结果,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验证超早期降压的疗效,例如目前正在进行的试验——超早期院前降压试验ITERACT4。

▌问题4.轻-中度ICH降SBP最佳目标值是多少?

INTERACT2研究的事后分析支持在超急性期和急性期将降SBP目标值下限界定为mmHg。分析发现,SBP与预后呈“U”型关系,24h内最佳SBP值为mmHg,2-7天为-mmHg,无论是高于这个值还是低于这个值,患者预后皆不佳。

而在ATACH-2研究中,与SBP目标为-mmHg相比,早期强化降压至-mmHg未降低患者死亡率或残疾率。提示SBP降至mmHg以下未能获益,亦支持将SBP目标值下限定为mmHg。

将INTERACT2和ATACH-2两个研究的汇总分析发现,如果将SBP降至mmHg以下,会增加患者神经功能恶化风险,提示轻-中度ICH患者SBP降至太低对患者愈后没有帮助。但如果将收缩压降至-mmHg,亦可降低患者神经恶化风险。但在真正临床操作中,将SBP降至mmHg以下会导致血压过低风险增加,因此考虑操作安全性,或许将SBP目标值下限定为mmHg更为合适。

那么,SBP目标值有没有上限?

年的ICHADAPT试验证实SBP<mmHg未降低血肿周围相对CBF(rCBF),支持将ICH患者SBP上限定为mmHg。研究对24h内发病、SBP>mmHg的自发性ICH患者静脉输注降压药物,以观察治疗后SBP<mmHg(n=39)或<mmHg(n=36)者2h内血肿周围rCBF。结果发现,SBP<mmHg组与SBP<mmHg组血肿周围rCBF没有显著性差异(P=0.19);同样,血压变化幅度与血肿周围rCBF之间没有关系。

因此,将ICH患者SBP目标值上限定为mmHg可能比较安全。

▌问题5.ICH患者SBP最大降幅应是多少?

针对INTERACT2和ATACH-2两个研究的汇总分析显示,如果在发病1h内降SBP幅度超过60mmHg,预示着患者功能恢复差、血肿扩大、神经功能恶化、死亡、不良事件增加等不良结局。提示发病1h内降SBP幅度不宜超过60mmHg。

以往受试者SBP多在-mmHg,那么对于SBP超过mmHg的ICH患者,如何确定最佳降压幅度?

ATACH-2研究事后分析发现,如果将这类患者SBP降至mmHg以下,会增加患者不良结局,同样无法获益。在ATACH-2事后分析研究中,共纳入例SBP超过mmHg的ICH患者,其首次SBP平均高达mmHg,强化降压组治疗后SBP平均降幅达mmHg。如此大的SBP降幅,可能最终导致了不良结局的发生。

医院单中心队列研究,为SBP>mmHg的ICH患者最佳降压幅度提供了参考。该研究发现,对于SBP>mmHg的患者,无论是肾功能正常者还是伴有慢性肾病者,SBP降幅超过90mmHg时,皆增加患者AKI风险。

因此推测,对于SBP>mmHg的ICH患者最大SBP降幅不宜超过90mmHg。

▌问题6.中-重度ICH降SBP最佳目标值是多少?

ATACH-2研究事后分析发现强化降压治疗不能获益,甚至有害,包括增加患者死亡和残疾风险。该研究共纳入中-重度ICH患者(GCS<13,NIHSS评分≥10分,ICH体积≥30ml或脑室出血)例,研究发现强化降压治疗虽然显著降低了血肿扩大,但是导致的死亡和残疾率更高(52.5%vs.48.9%)。

分析原因,可能与严重ICH患者高颅压状态有关,积极降压治疗很可能会影响其脑灌注压。

该推测在年的CLEARⅢ试验的事后分析中得到证实。分析显示,中-重度ICH患者强化降压不能获益的原因可能是损害了脑灌注压。该研究发现,脑灌注压<60mmHg的持续时间越长,患者不良结局和死亡风险会越高。

年的MISTIE试验的事后分析亦发现,中-重度ICH患者脑灌注压<70/60mmHg,会增加患者30天及1年死亡率。

因此,如果中-重度ICH患者进行强化降压治疗不能获益,很可能与损害脑灌注压有关。

▌问题7.ICH患者强化降压应选择什么药物?

年发表的汇集50项RCT试验、例ICH患者的大型前瞻性系统性综述阐明,α/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对患者结局影响可能较好,包括临床中比较常用的乌拉地尔和尼卡地平。

总结——结合年AHA/ASA指南划重点

对于需要紧急降压的自发性ICH患者,需仔细滴定药物剂量以确保持续平稳和持久控制血压,避免SBP产生较大变异性,以改善功能结局;

对于考虑紧急降压的自发性ICH患者,在发病后2小时内开始治疗,并在1小时内达到目标血压值,有助于降低血肿扩大风险并改善功能预后;

对于SBP为-mmHg的轻-中度自发性ICH患者,紧急将SBP降至mmHg,并维持在-mmHg范围内是安全的,对于改善功能结局可能是合理的;

对于大面积或严重自发性ICH患者,或需要手术减压的患者,强化降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确;

对于SBP>mmHg的轻-中度自发性ICH患者,将SBP紧急降至<mmHg可能是有害的。

总之,轻-中度ICH后急性期血压管理,应降低血压变异性,实现平稳、持续的血压控制,以降低血肿扩大风险,改善功能结局。

原标题:《CSATISC丨急性脑出血如何管理血压?了解2项研究,明确7个问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fbpcw.com/ysbj/171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