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球菌病致猝死一例

隐球菌病致猝死一例

一、案例介绍

一22岁男性,头痛已有两周半时间,弯腰或下楼时加重。三天前开始呕吐。就诊时他有低热、轻度颈项强直症状,未引出病理性反射。X片显示右肺门前侧有不连续的团块状影。腰穿发现大量新型隐球菌团。几天后他在病房出现抽搐并猝死。该男子既往身体良好,可正常工作。

尸检见:一成年白人男性,体态偏瘦。主要病理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大脑肿胀,脑沟平坦,小脑扁桃体淤血及出血,局部蛛网膜毛玻璃样变(水肿液聚积导致,见图1)。

图1

由于新型隐球菌感染导致水肿,视交叉附近蛛网膜下腔变得不透明,呈毛玻璃样改变。

切面见双侧脑室、基底节区域多发性细小空腔形成,以左尾状核及豆状核区域最为严重(见图2)。

图2

由于新型隐球菌感染导致左侧基底节多发囊状腔隙(脑软化)。

胸髓上段后侧显示凝胶状改变。右肺上叶见40×50×50毫米大小的肿块。该肿块呈圆贝状,边缘不规则,肿块周围系被压缩的肺组织;肿块内有多条纤维梁状结构,将肿块分成大小不一的腔室,腔室内系肺隐球菌菌落结节,呈凝胶状(见图3)。

图3

右肺上叶的隐球菌结节。

病理检验显示中枢神经系统和肺肿块内见大量新型隐球菌(见图4)。

图4

HE染色×肺组织见大量新型隐球菌(红色淡染圆核,周围呈空泡状),真菌周围见大量炎细胞浸润伴纤维增生;正常肺组织破坏,结构消失。

二、讨论

隐球菌病是一种真菌感染性疾病,真菌通常为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neoformans)和Cryptococcusgatti。80%为新型隐球菌感染,可造成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呼吸、中枢系统症状。

新型隐球菌感染通常系呼吸道吸入传播。吸入的真菌孢子可以有数年的潜伏期。最初阶段一般是肺部感染,随后血行性传播致其他器官。

三类人群容易感染:HIV阳性患者,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患者,其他易感群体。尽管免疫抑制患者更容易感染,但是相反的是,免疫正常患者通常临床症状更严重。

该病并不罕见,21世纪前10年全球有死亡人数。每年近1百万新型隐球菌感染者系AIDS患者。隐球菌性脑膜炎致死率高,每年近1百万起。

隐球菌肺部感染症状可不明显,仅表现为轻度的呼吸道病毒感染症状。后期可出现体重减轻,咳嗽,发热和胸痛。免疫缺陷患者更容易快速进展成为肺炎。本例中死者肺部隐球菌团块已经存在一段时间。

隐球菌经过血脑屏障机制较复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症状包括头痛、听觉和视觉丧失、心神不宁、中风和精神障碍。免疫系统正常的人群感染隐球菌性脑膜炎后致死率较高,原因与误诊有关(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一般仅表现为脑压增高出现梗阻性脑积水。

少数情况下可引起隐球菌性心内膜炎,可发生于介入治疗或换瓣术后感染。有人工瓣膜的免疫功能不全者极易产生心包炎和心肌炎并发症。

隐球菌骨病罕见。一般是由肺部感染后血行传播后引起的急性或慢性骨病,表现为疼痛,局部的胶质样脓肿形成。其余器官,诸如淋巴结、前列腺、眼、皮肤、脾、肝、肾和肾上腺均可受累。

由于感染部位及严重程度不同,该病影像学表现不一。免疫正常患者肺部仅表现为单个或多发结节,但免疫缺陷患者肺部容易出现空腔、实变和胸腔积液等严重表现。颅内CT一般无异常发现,MRI可发现脑膜及脑实质内结节。

多糖抗原检测(Polysaccharideantigendetection)可用于隐球菌疾病诊断。脑脊液样本比血液样本检测更为敏感。此外,流式试验(Thelateralflowassay)和真菌菌落培养也可以用于该病诊断。

本文内容参考以下文献

Cryptococcosisandunexpecteddeath

作者:AbbieTu·RogerW.Byard

单位:1.SchoolofAnatomyandPathology,UniversityofAdelaideandForensicScienceSA,Adelaide,SouthAustralia,Australia;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bpcw.com/ysbj/15162.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