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IT创新实录NOVA颅内药物球扩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平安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415/6169090.html

载药时代球扩天下

NOVA颅内药物球扩支架植入

NOVA颅内药物球扩支架:全球唯一首个无神经毒性安全性的颅内药物支架;1年再狭窄6.66%,同裸支架比降低73.4%,从而降低再发卒中88.4%;血管内皮愈合导向,28天药物峰值,60天吸收完毕。

术者:陆军医院

陆军

副主任医师,临床医学博士

中国抗癫痫协会会员

江苏省老年医学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徐州市卒中学会理事

年参加神经内科工作,曾获徐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医院神经内科、医院脑血管介入科、医院脑血管介入科进修学习

擅长急性脑梗死介入取栓、颅内外脑动脉狭窄/闭塞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对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神经免疫性疾病、肌无力、运动障碍性疾病、癫痫、头痛、眩晕等疾病均有较丰富的诊治经验

专业方向:脑血管疾病的介入诊疗

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9篇,其中SCI收录2篇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男,41岁。

主诉:言语障碍伴右侧肢体无力7月,头晕加重2周。

简要病史:患者7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头晕、行走不稳,伴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饮水呛咳,外院头颅MRI提示脑干、小脑急性梗死,头颅MRA提示双侧椎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予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后头晕症状稍好转,遗留强哭强笑、右侧肢体无力。2月前在我院行全脑血管造影,显示双侧椎动脉颅内段闭塞,左侧椎动脉优势,遂行左侧椎动脉V4段闭塞开通(球囊扩张,未植入支架),术后强哭症状及右侧肢体无力症状改善。2周前觉头晕加重,偶有饮水呛咳,强笑,为求进一步诊治再入我院。病程中患者无意识丧失、无肢体抽搐,无头痛、发热,大小便自控。

既往史:否认糖尿病、高血压,长期吸烟40支/日*20年,长期饮酒,白酒3两/日*20年。

既往病史影像留存-10-14

全脑血管造影(DSA造影):

右侧椎动脉

左侧椎动脉正位片

左侧位片侧椎动脉

重要影像结论:双侧椎动脉颅内段闭塞,左侧PICA经皮层软膜支部分代偿。

微导管超选闭塞远端造影

左侧椎动脉正位片

2.0mm颅内球囊扩张术后

重要影像结论:左侧椎动脉v4段经2.0mm*15mm颅内球囊扩张后前向血流恢复,残余狭窄40%。

CTA(-10-19)

T2(-10-18)

T2(-10-18)

重要影像结论:头颈部CTA提示左侧椎动脉V4段管腔中度狭窄。头颅MRI提示脑干、两侧小脑半球、两侧丘脑、侧脑室旁、右侧枕叶多发性脑梗死。

入院检查

专科查体:言语不利;行动不利;右上肢肌力1级,右下肢肌力3级;瞳孔正常;对光反射灵敏;神经系统评分NIHSS(11=面瘫2+右上肢3+右下肢2+共济失调2+感觉1+构音障碍1),mRS(4)。

入院影像检查

重要影像结论:脑干、两侧小脑半球、两侧丘脑、基底节区、侧脑室旁、右侧枕叶多发软化灶。左侧椎动脉颅内段钙化严重。

诊断

主要诊断:左侧椎动脉V4段重度狭窄,多发性脑梗死,右侧椎动脉V4段闭塞。

病变部位:左侧椎动脉V4段

远端正常血管直径(mm):3.2

狭窄处最小直径(mm):1.0

病变长度(mm):13

狭窄度(%):70%

术前讨论

拟行手术方案:左侧椎动脉V4段血管成型术(药物球扩支架植入术)。

手术指征(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指征):

1.多次后循环急性梗死,累及丘脑、脑干等重要脑组织;

2.双侧后交通动脉未开放,右侧椎动脉颅内段闭塞,左侧椎动脉是重要的后循环供应动脉,年10月左侧椎动脉颅内段开通后仍遗留中度狭窄;

3.近2周头晕加重,考虑左侧椎动脉狭窄进一步加重可能;

4.狭窄段血管较直,狭窄长度单支架可覆盖。

治疗策略:

1.拟行全麻;

2.通路建立:泥鳅导丝+5F多功能导管同轴将8F导引导管置于左侧锁骨下动脉近端,路图下泥鳅导丝引导5Fcm远端通路导管至左侧椎动脉V2段远端,提供稳定支撑;

3.微导丝小心通过左侧椎动脉V4段狭窄处,将微导丝头端置于大脑后动脉P2段,为球扩支架顺利到位提供良好支撑;

4.选择理想工作角度,路图下经微导丝送入药物球扩支架,多角度造影确认支架释放位置并准确释放。

预估可能性的手术并发症:出血、夹层、开通失败、其他(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左侧PICA闭塞、穿支血管闭塞、远端栓塞等)。

术中器械

◆操作入路

股动脉穿刺

◆造影

造影导丝:0.-cm泥鳅导丝

造影导管:PIG和4F单弯导管

导引导管:8F导引导管

中间导管:5F-cm远端通路导管

◆通过病变

微导丝:0.in-cm

微导管:ProwlerSP

◆扩张及植入

支架:赛诺神畅NOVA颅内药物球扩支架3.0×15mm

治疗过程

导引导管到位,导丝通过病变

球扩支架通过病变

球囊扩张过程

支架植入后造影

支架植入后造影

支架释放

术后影像及检查

影像结论:左侧椎动脉V4段狭窄消失,支架贴壁良好,前向血流mTICI-3级,左侧PICA显影。

影像结论:左侧椎动脉V4段狭窄消失,支架贴壁良好,前向血流mTICI-3级,左侧PICA显影。

手术总结

操作体会

1.患者血管路径较通顺,微导丝辅助下球扩支架到位较顺利,但微导丝头端在支架输送过程中出现了后撤,经过调整微导丝张力,支架能稳定在目标位置;

2.以命名压缓慢扩张球囊时支架打开良好,造影显示狭窄完全解除,左侧PICA未受影响;

3.颅内长节段动脉闭塞治疗时选择单纯球囊扩张成型可能远期效果不佳,但对于年轻患者一期以球囊扩张成型取得稳定的前向血流、恢复脑灌注,定期复查评估血管再决定是否行二期支架植入可能是合理的选择;

4.赛诺神畅NOVA颅内药物球扩支架通过椎动脉V3段较顺利,球囊扩张时支架稳定,没有出现明显的支架移位。

手术技巧

1.颅内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第一步是建立稳定的血管通路,选择合适的颅内远端支撑导管能够减少手术难度和风险,缩短手术操作时间;

2.赛诺神畅NOVA颅内药物球扩支架操作步骤较少,对于颅内狭窄性病变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释放时存在移位可能,充盈球囊前需要卸掉系统的张力;

3.充盈球囊要尽可能缓慢,减少支架移位及夹层风险,警惕微导丝前窜;

4.在颅内血管操作微导丝、微导管时动作要轻柔,注意系统整体的张力。

关于CNIT

CNIT由医院神外科主任张鸿祺教授发起、各类医学创新主体联合成立的神经介入创新与转化联盟(ChinaAllianceofNeurointerventionalInnovationandTransformation,简称CNIT),以“搭建神经介入领域创新交流平台”、“开展神经介入领域深度创新研究”、“促进神经介入领域成果转化落地”为主要任务,致力于搭建由神经介入高端医学创新人才、研究型医疗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业学术团体、医疗科技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及合作伙伴组成的非营利性专业学术与产学研用平台,充分激发神经介入领域各医学创新要素活力,推动神经介入学科创新技术产业化,形成神经介入创新的临床高地和产业高地,引领神经介入领域产业创新发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bpcw.com/ysbj/15100.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