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又叫脑溢血。多发生在40岁到70岁,其中50岁以上发病率最高,是一种死亡率较高的疾病。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脑出血起病较急,发病时间只有数分钟或数小时,在发生脑出血的患者中,50%有先兆症状。很多患者在发病前1~2天或前几小时,都有一些早期信号,医学上称为“中风先兆。”一旦高血压病患者出现这些先兆表现,就预示着脑出血即将发生,或已是脑出血的前驱阶段。这时如能及时鉴别,医院争分夺秒进行治疗,从而控制疾病发展,避免严重后果。总结起来,可以从以下五大先兆症状来排查脑出血,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一、突然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说话不清,吐字困难,与人交谈时突然讲不出话来,或吐字含糊不清,或听不懂别人的话。这些征兆表示血压有波动,或脑功能障碍,是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兆。
二、突然感到全身疲乏、麻木、无力、活动不便、出虚汗、低热、胸闷、走路不稳或突然跌倒,心悸或突然出现打呃、呕吐等,这是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
三、突然感到头晕,周围景物出现旋转,站立不稳甚至晕倒在地。常常位于出血一侧的头部;有颅内压力增高时,疼痛可以发展到整个头部。头晕常与头痛伴发,特别是在小脑和脑干出血时。这些表现可以短暂地出现一次,也可以反复出现或逐渐加重。
四、突然感到眼部不适,瞳孔突然异常(不等大)常引起颅内压增高,有时还有偏盲和眼球活动障碍,在急性期常常两眼凝视大脑的出血侧。大多是暂时性视物模糊,以后可自行恢复正常,或出现失明。
五、突然意识障碍,表现精神萎靡不振,老想睡觉或整日昏昏沉沉。性格也一反常态,突然变得沉默寡言,表情淡漠,行动迟缓或多语易躁,也有的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这也和脑缺血有关。
发生脑出血时,我们能做什么?
脑出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许多患者都因为突发脑溢血失去了生命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严重危害身体健康,也给家人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学习脑溢血急救措施,避免患者发生危险。
一、保持镇静,立即将患者平卧,将其头偏向一侧,防止痰液、呕吐物吸入气管。
二、松开患者的衣领和腰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天冷时注意保暖,天热时注意降温。
三、如果患者昏迷并发出强烈鼾声,表示其舌根已经下坠,用手帕或者纱布包住患者舌头并轻轻往外拉。
四、可用冷毛巾敷在患者头部,血管遇冷收缩,可以减少出血量。
五、在患者病情稳定医院的途中,车辆因尽量平稳行驶,以减少颠簸震动;同时将患者头部稍稍抬高,与地面保持20度角,并随时注意病情变化。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脑出血?
40岁以上的人应该积极预防脑出血,以防意外发生。主要应该从以下六个方面加以预防。
一、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保证足够睡眠,避免过劳过累。
二、饮食以清淡为宜,少食动物脂肪或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可多吃豆类、水果、蔬菜和鱼类等。
三、严禁吸烟饮酒,烟能加速动脉硬化的发展,对高血压更有害,并能引起血管痉挛。长期大量饮酒也会促使动脉硬化,甚至促使血管破裂。
四、保持大便畅通,避免过度用劲排泄大便。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软化粪便,以免血压突然增高。
五、蹲下、弯腰及卧床、起身或改变体位时,动作必须缓慢,可用头低位及眼睛向下方式渐渐起身,切勿突然改变体位,防止头部一时供血不足而发生意外。
六、注意季节变化,防寒避暑,适当增减衣物。高温对机体有一定影响,避免使血管舒缩功能发生障碍,血压波动幅度加剧而发生意外。
老年人血管脆弱,如果平时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更容易引发脑溢血,尤其应该引起重视,平时应该多吃些软化血管的食物,动作宜缓慢,预防脑溢血发病。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fbpcw.com/yfcl/7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