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糖尿病的诊断指标吗?知道最佳腰围是多少吗?知道如何减肥才是健康的?……这些医学常识与我们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但你脑海中的答案和记忆是否清晰可见?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下你必须掌握的16个医学常识吧!
1.正常心率:每分钟75次
健康成年人安静状态下,心率平均为每分钟75次。正常范围为每分钟60-次。成人安静时心率超过次/分钟,为心动过速;低于60次/分钟者,为心动过缓。
心率可因年龄、性别及其他因素而变化,比如体温每升高1℃,心率可加快12-20次/分钟,女性心率比男性心率稍快,运动员的心率较慢。
2.正常体温:36.3℃-37.2℃(口测法)
临床上通常用口腔温度、直肠温度和腋窝温度来代表体温。
口测法(舌下含5分钟)正常值为36.3℃-37.2℃;
腋测法(腋下夹紧5分钟)为36℃-37℃;
肛测法(表头涂润滑剂,插入肛门5分钟)为36.5℃-37.7℃。
在一昼夜中,人体体温呈周期性波动,一般清晨2-6时最低,下午13-18时最高,但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只要体温不超过37.3℃,就算正常。
3.血压正常值:
收缩压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
在安静时测量收缩压大于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诊断为高血压。
收缩压大于毫米汞柱,但舒张压90毫米汞柱,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降压药物,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有糖尿病肾病者,最好将血压控制在/80毫米汞柱以下。
4.糖尿病预警信号及诊断标准
糖尿病预警信号:空腹血糖5.6毫摩/升。当空腹血糖超过该标准时,人群中糖尿病发病率显著增加,缺血性心脏病等心血管事件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空腹血糖5.6毫摩/医院查一次糖耐量试验(OGTT),以确定是否有餐后血糖升高,因为在糖尿病早期或糖耐量受损阶段,空腹血糖可完全正常。
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6.1毫摩/升空腹血糖7.0毫摩/升,和(或)7.8毫摩/升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升。
如果你的血糖值高于正常,但还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说明你正处于糖尿病前期。此时如果还不提高警惕,不积极干预,很快就会发展为糖尿病。
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毫摩/升,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升。
如果你的血糖值符合上述标准,说明你已是糖尿病患者,应当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降糖治疗,千万不要因为糖尿病没什么感觉而拒绝治疗。要知道,血糖如果不好好控制,全身各器官都会受累。
糖尿病排除标准:空腹血糖6.1毫摩/升,且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升。如果你的血糖值符合上述标准,说明你的血糖完全正常,可以排除糖尿病。
5.减肥最佳指南
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18.5-23.9属正常。
体重指数18.5为体重过低,体重指数24.0-27.9为超重,体重指数28.0为肥胖。如果你的体重指数超过24,说明你已经偏胖需要减肥了。
体重超标的人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轻体重,减肥过快过猛会导致体重反弹、厌食症、贫血、营养不良、月经不调、脱发、记忆力减退、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最佳减肥速度:每月减重1-2公斤。
哪些指标提示你有体重增加的趋势了?稍稍运动就喘不过气来,有疲倦无力感,动不动就汗流浃背,出现下背髋部及膝关节疼痛,出现这些情况常提示你有体重增加的趋势。
发胖只需3小时?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发现,餐后1小时,饮食脂肪就可进入血液,3个小时,大部分就可进入腰部等脂肪组织。如果一顿饭的总脂肪为30克,那么饭后3小时,腰部脂肪会增加2-3茶匙。这些脂肪只是暂时的能量储存。但如果摄入脂肪过量,则容易导致腰部脂肪囤积,日积月累会导致肥胖症。
6.腰围:男性90cm,女性80cm
大于则为腹型肥胖。腰围是判断腹部脂肪蓄积,即腹型肥胖(也称为苹果型肥胖)的指标。目前被认为是冠心病,代谢综合征的重要危险因素。
如果你的体重指数尚未达到肥胖程度,但腰围已超标,说明你属于腹型肥胖。腹型肥胖的人比全身都胖的人更危险,更容易受冠心病、糖尿病的青睐,因此要格外当心。
7.精子存活72小时;卵子存活24小时
由于精子在女性体内可存活3天之久,因此即便不是排卵日,只要处于受孕期(排卵前4天至排卵后2天),女性依然有可能受孕。
8.青春期3-8年,更年期2-10年
英国皇家自由伦敦NHS基金会内分泌学专家马克·范德帕姆普博士表示,女孩青春期通常从9-12岁开始,之后可持续3-5年。个头不再增长通常是青春期结束的标志,女性一般为月经初潮后2年。男孩青春期通常从10-13岁开始,持续时间为5-8年。
进入更年期的平均年龄为51岁,但40-55岁进入更年期都属正常。由于雌激素的缘故,更年期太晚会增加乳腺癌危险。英国癌症研究会研究发现,与45岁绝经的妇女相比,55岁绝经的妇女罹患乳腺癌的危险增加30%。而更年期过早意味着失去雌激素保护过早,进而导致骨质疏松症、心脏病和脑卒中危险增加。
9.中风(卒中)
中风(卒中)康复最佳开始时机:脑梗死后3天,脑出血后5-7天。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一种药物对偏瘫具有决定性的康复作用,唯有康复训练才是改善卒中病人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对卒中偏瘫病人而言,康复训练的效果远胜于用药,康复训练进行得越早越科学越完善,康复的机会就越大。
中风(卒中)溶栓时间窗:起病后3小时。脑梗死发生后,若能在起病后3小时内给予静脉内溶栓治疗,可最大限度地疏通堵塞血管,拯救濒死的脑细胞,有效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一旦错过这个时间窗,溶栓几乎无效。老年人若突然出现中风征兆(如一侧手脚不灵活,感觉麻木失语视物模糊等)时,千万别疏忽大意,医院就诊,为治疗争取时间。
10.40岁以上,每年查1次B超
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无辐射、便捷及准确等优点,不仅可发现结石、囊肿、脂肪肝等常见疾病,还能早期发现某些肿瘤。受超声波物理性质所限,超声检查较适合实体器官,如肝、脾、肾等,一般不适合含气器官(比如胃、肠)和骨骼系统。
11.预产期计算
末次月经日期的月份加9或减3,为预产期的月份数;天数加7,为预产期的日期数。由于每个女性月经周期长短不一,因此计算出来的预产期与分娩日期可能会有1-2周的误差。
12.产前检查:9次最佳
除孕早期需检查一次以确定怀孕外,自孕中期起至足月妊娠,约需9次产前检查。一般孕20周-36周,每4周检查一次;
孕36周后,每周检查一次,9次检查时间分别是:20周、24周、28周、32周、36周、37周、38周、39周、40周。正规的产前检查一般为9次,但对具有某些高危因素的孕妇而言,可能需要随时增加检查次数和项目。
13.孕期体重增加不宜超过15千克
专家建议:孕前体重正常的妇女,孕期体重可增加11.25-15千克。孕前体重偏低的妇女,孕期体重可增加12.6-18千克;孕前体重偏重的妇女,孕期体重增加应有一定控制,为6.75-11.25千克。
孕期体重增加量会间接影响到胎儿的生长速度和体重。孕期体重增加过多过快,不仅会增加巨大儿的发生率,还会增加产后减肥的难度。反之,若体重增加过少,则会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14.孕妇:停经5-10周用药最危险
在受孕后的最初2周,受精卵若受到药物影响可能有两种结局:一种是自然流产;另一种是受精卵自我修复损伤,并继续发育成一个正常胎儿。
因此,如果孕妇不小心在这个阶段服了药,可以采取静观其变顺其自然的态度。但受孕后3-8周(即停经5-10周)是胚胎器官分化发育的关键阶段,此时若接触有害药物,胚胎器官可能因此而致畸。
由于大多数药物对胎儿的影响都集中在孕早期,而此时有相当多的孕妇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怀孕了。为确保安全,准妈妈们应该在准备怀孕阶段就开始考虑用药安全问题。
15.足月产: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周分娩者
早产: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周间分娩者;过期产:妊娠达42周或超过42周分娩者。在孕38周的时候生,虽然还没到预产期(孕40周),但也算足月产哦。
16.正常新生儿体重:-克
出生体重克,称低体重儿;出生体重克,称巨大儿。巨大儿不但会增加难产率、剖宫产率,而且孕期增加体重过多,会使孕妇感到不适。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增高,并且产后要减掉这些多余的体重,也是很困难的。
低体重儿主要包括早产儿和小样儿。这些孩子因先天不足,并发症多,围产期死亡率高。为杜绝这一大一小现象,定期产检,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干预,非常重要。
PS:小儿出生后第一年身高增长最快,全年约增长25厘米;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全年约增长10厘米;2岁以后增长更慢,平均每年增长5厘米;2-12岁小儿身高计算公式:身高=年龄×6+77(厘米)。如果2岁孩子的身高在一年里几乎没怎么增加,家长应提高警惕,医院检查,排除生长激素分泌不足、甲状腺功能低下等问题。
转发给需要的人吧!
白癜风哪里治疗最好白癜风有治好的办法吗转载请注明:http://www.fbpcw.com/jbzd/7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