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段医生手术后豪饮葡萄糖吊瓶的视频在网上走红,有部分网友质疑“这水谁付钱”,据了解,该医生是结束了凌晨4点的脑干出血的手术,由于手术中不能喝水,就拿起喝了一瓶含量5%的葡萄糖水。
其实,看懂这个场面的背后实情后,因为拯救回来一个病人,本来应该是颇为暖心的场面,展现出医生们的不易,最终却引起了“质疑”,刻薄且尖酸。
并非病人费用,属于科室支出!
对于风波中心的“葡萄糖水”,该医生回应指出三点:第一,在手术区只有葡萄糖和生理盐水,如果说我们做手术时口渴,喝葡萄糖水是最合适的;第二,医生喝葡萄糖水,这个成本是不会计算到病人身上的,算的是科室成本;第三,手术室的葡萄糖水有三种浓度,分别是5%、10%和50%,浓度越高,味道也就越甜,自己当天喝的是5%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补充水分,补充能量倒是次要的。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该手术是外科手术,如果了解一点点医学知识的人,一定会知道,外科手术是所有科手术中最难的,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不能休息,不能吃饭喝水,体力不支是常有的事。
虽然那些嘲讽医生喝普通糖的网友,小题大做,但是这样的仅仅几元钱,却闹出这么一场大事,为何呢?
隐藏背后是医患危机,逐渐被利益摧毁了
其实这种事情并非第一次,曾经也引起过争论。
在医患关系中,医生与患者其实并不是对等的关系,在医疗知识上,医生完全碾压患者,即便你把心电图给到病人,病人也看不懂(当然久病成良医,我们不做这样的假设。)这样的信息不对等,造成地位的不对等,进而将医生放在神坛上,乃至道德的制高点上。
但因为一些医疗行业乱象,引入了法律的参与,医生与患者的地位开始发生变化,医生从绝对优势的地位转而成为相对劣势的地位,这其中,医生有道德和法律的双重约束,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只有道德的约束,而因为之前矛盾的影响,患者在就医时对医生始终持有怀疑的态度,这个怀疑会一直持续到整个医疗过程结束,患者康复后才停止。
无论如何,让医院的信任,是改善医患关系最重要的一步,总得来说,我们相信医患关系在慢慢变化,对医生的体谅也会慢慢变好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fbpcw.com/jbzd/16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