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一篇新闻刷屏了,德云社签约演员吴鹤臣(吴帅)因脑出血住院,其家属在水滴筹平台为其发起筹款,看了后续报道发现这是一件很有争议的事情,当然今天在此我们不讨论那具有争议的问题。我们今天讨论的是脑出血,背后真凶是我们日常生活容易忽略的一个危险因素——高血压。
疾病永远是人这一生都需要去跨越的围墙,无论是贫穷或富裕,在疾病面前人人平等,但是有些疾病发病前确实是有蛛丝马迹的,如脑出血,脑出血并不是一蹴而成,它的发病都是有一定的基础的,如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某些血液病等,当然最常见的还是高血压的问题,长期血压不稳定,会引起脑血管硬化。若本身还存在着各种基础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吸烟等高危因素,那么将会加速血管硬化这个过程,血管会越来越窄,当血压波动大,一下子血管就爆掉了,引起脑出血。
因此自身血压越高,脑出血风险越大,很多网友会说,我血压高,但一点都没有不舒服!长期吃降压药副作用还大呢!
事实上在临床上很多突然间发作的脑出血患者往往就是这些人,当然发病唯一的好处就是离去的时候毫无痛苦,只是留下满脸悲痛的家属。
降压药有没有副作用?有的,但只要按照正常剂量去服用,副作用微忽极微,何况我们可以选择安全且副作用小的降压药,只不过价格会相对高一点。
没有任何不适,但血压高,也是要吃药控制血压的。事实上有临床证据证明,收缩压只需要下降10-20mmhg或舒张压下降5-6mmhg,3-5年内的脑卒中、冠心病发病率均是大幅度的下降。在我们临床上如果没有任何并发症,我们血压控制目标定在/90mmhg以下,但是若出现了糖尿病、肾病、冠心病(病情稳定)、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时,那么血压应控制在/80mmhg以下;对于老年高血压人群来说,若能够耐受,是可以把血压降低至mmhg以下。相对于我国来讲,美国甚至欧洲,对血压的重视是过尤而不及,年美国的高血压指南是,只要血压大于/80mmhg,那么就可以被称为高血压病。
为了避免更多的“明星”脑出血上众筹,脑出血的科普是必不可少的,当然我们普通人需要擦亮眼睛,认真审视,除了叮住别人外,也要审视自身,看看自己是否也有一些隐藏在身体里的炸弹。
当然高血压除了药物降压外,生活饮食上我们也应有所“节制”,如:日常需要控制摄入的热量;饮食需要控制“咸度”(盐太多的饮食不利于血压控制);还需要控制好体重,后者需要运动及饮食的相互调节;控制好脂肪的摄入,减少食用油摄入;调节好心态,适当舒缓精神压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fbpcw.com/cxhyz/16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