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有很多人都习惯每天喝上一点小酒,其中有不少是高血压的患者。其中有一些高血压患者会发现,他们喝了酒之后血压不但没有出现升高的情况,反而会有所下降。这就更加坚定了他们保持喝酒的这一习惯。
但是,医院之中医生往往都会建议高血压病人进行戒酒。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哪?
那么为什么所有的医生都会建议高血压患者不要饮酒,原因是什么?今天相关专家带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不知道几乎所有的医生都会建议高血压患者不要喝酒这个结论从何而来,我们接触的中国医生并没有全部持有这个观点,美国的医生则基本上都不这样建议,而是建议高血压患者不要过度的饮酒。
高血压与酒精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与饮酒的量有直接关系的,过度的饮酒才会导致自身血压的升高,喝得越多血压则越高,而适度的饮酒则有可能会在部分人身上有降低自身血压的这一效果。
后面这个结论来自在女性人群们进行的试验,发现适量的饮酒可以降低自身血压的2-4mmHg,这个降低的血压水平还是很有限的,绝大多数的专家都认为不足以作为普遍的降压建议。
那么高血压的危害是什么?
血压高的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长期处于高血压的这一状态,或许就会带来比较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高血压病人发生心肌梗塞、脑梗以及脑出血等相关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概率是普通人的好几倍。
这些心脑血管类疾病一旦发生,病人则是非死即残,对寿命和生活的质量带来比较大的影响。血压越高,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则就越大。血压大幅度波动也会造成心脑血管类疾病的发生。
喝酒对自身血压的影响是什么?
从短时间来看,喝酒确实可以降低自身的血压,不过有效的时间非常的短。酒精在身体肝脏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之下转变成为乙醛,乙醛有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所以喝了酒脸会红,感觉手脚暖乎乎的。由于自身血管的扩张,血压自然就会有所下降。
但是在短短的4到6个小时之内,乙醛又会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之下转变成为乙酸,扩张自身血管的作用自然也就消失了。但是比较糟糕的是,在身体血管降低的几个小时之内,身体为了对抗突然的血压的降低,或许会增加收缩身体血管的激素。
当乙醛扩张血管的作用消失的时候,收缩血管的激素正好会发挥一定的效果,于是自身血压反弹性的升高,甚至要比喝酒之前的血压还要高出很多。短短几个小时之内,血压先降后升大幅度的进行波动,或许会明显地增加心脑血管类疾病几率。
高血压患者如果从来不喝酒的话,就不要进行喝酒了。如果有喝酒的这一习惯的话,需要从经常喝酒变成偶尔的喝酒。
而且每一次喝酒需要适可而止,白酒千万不要超过一小杯,啤酒不要超过一罐的量,红酒则不要超过红酒酒杯一杯的量,特别是女性,这一点往往都很难做到,因此高血压患者如果戒酒的话也不失为一个比较好的解决办法。
我们从长时间来看,喝酒是高血压的诱发因素之一。有大量的资料有所表明,长期大量的喝酒的人得高血压的概率其实也是不喝酒的人的好几倍。酒喝得越多,血压升高的幅度也就越大。
另外就是,喝酒本身也会干扰我们人体正常的能量代谢,从而造成高脂血症。促进身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再加上原来就有的高血压,那么发生心脑血管重大疾病的概率其实就会大幅度的上升。
在饮酒上面,适量饮红酒很有可能会对心脏健康有一定的好处,控制自身血压其实也是出于心脏健康的这一目的,因此如果真的无法戒酒的话,争取只适量的喝红酒。
适量饮红酒有助于身体心脏健康的结论还有一定的争议,就算可以带来很多益处,也剋通过其他生活习惯的改变来就此实现。
比如少吃盐以及减肥等,因此高血压患者还是少喝为妙,但是也没有到必须要戒酒的这一程度。
总而言之,喝酒,不管是从短期的来看,或者还是从长期的来看,对高血压病人都是不利的,会增加高血压病人罹患心脑血管类疾病的这一风险。
转载请注明:http://www.fbpcw.com/cxhyz/15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