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栓塞是指血液中的各种栓子(如心脏内的附壁血栓、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脂肪、肿瘤细胞、纤维软骨或空气等)随血流进入脑动脉而阻塞血管,当侧枝循环不能代偿时,引起该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脑栓塞常发生于颈内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相对少见。脑栓塞约占缺血性脑卒中的15%-20%。多发生于50岁以后,男性略多于女性。
脑血栓的临床表现:患者发病前曾有肢体发麻,运动不灵、言语不清、眩晕、视物模糊等征象。常于睡眠中或晨起发病,患肢活动无力或不能活动,说话含混不清或失语,喝水发呛。多数病人意识消除或轻度障碍。面神经及舌下神经麻痹,眼球震颤,肌张力和腹反射减弱或增强,病理反射阳性,腹壁及提睾反射减弱或消失。西医治疗,一般多用血管扩张剂和降颅内压治疗。中医治疗主要是活血化淤治疗和芳香开窍门治疗,再就是针灸和艾灸治疗。艾灸取穴:百会穴、大椎穴、风池穴、肩井穴、足三里穴、曲池穴。灸百会穴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穴居颠顶。百会穴,足太阳之会。在头部,布有枕大神经分支,左右颞浅动、静脉和左右枕动、静脉的吻合网。主治头痛,昏厥,耳鸣,鼻塞,眩晕,癫狂,阴挺,脱肛,痔疮,中风失语等。艾灸此穴可以用一根艾条点燃对着穴位熏疗,也可以绑一个随身灸绑缚施灸,灸风池穴风池穴: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灸大椎穴大椎穴: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灸肩井穴肩井穴: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最高处。取穴时一般采用正坐、俯伏或者俯卧的姿势,此穴位于人体的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灸曲池穴:曲池穴:屈曲肘关节,在肘横纹的外侧头。取穴时,将手掌抵住胸口弯曲手肘时,手肘关节会产生横纹,横纹外侧凹陷处与拇指侧端的交接点就是曲池穴,压迫此处会感觉疼痛,左右各一。灸足三里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左右腿各一。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艾灸足三里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并能改善心功能、调节心率。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如果患者怕冷,可加大椎穴、淘道穴、肺俞穴。如果患者肾气不足,可取命门穴、腰阳关穴。高血压加肩髃穴,曲池穴、涌泉穴、太溪穴。灸器选择:灸大夫隔物灸仪。
每穴艾灸40-50分钟,每天加灸神阙穴60分钟以上。10天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改善后,休息3-5日,可以继续下一个疗程。脑血栓的病人由于疾病发展快,恢复慢,常常产生焦虑状态,悲观失望、厌倦等情绪,希望家属给予更多的关爱,尊重和重视,还要鼓励病人积极配合康复治疗,更要有个好的心态,这些对于疾病的康复都是至关重要的。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fbpcw.com/cxhyz/13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