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冠心病均属于日常生活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类型,常发生于老年人群中。研究表明,患有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身体会因两种疾病的双重折磨,发生系列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生命安全会遭受到巨大威胁[1]。为此,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就显得极为重要。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主要是由于患者高血压使得其全身血管出现病变,在患者冠心病的发生时高血压起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患者血压升高使得其体内血流动力出现变化,激活患者血小板使得患者出现粥样硬化致使病变,造成不良的后果[2]。
经调查发现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存在以下问题:1患者年龄大,文化水平不一,对知识的接收程度存在差异;
2服药依从性差,如自行调整服药时间、剂量,不能按时监测用药效果;
3慢性病常见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恐惧;
4因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疾病加重;
针对以上患者现存问题如何给予护理干预?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如何有效的化解这些问题呢?一、管理干预
1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即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使用入院评估单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及身体反应的主观态度,协助患者完成各项入院护理,消除患者紧张、陌生感,取得患者信任,使其有效的配合完成护理工作。
2知识宣教;由于患者的文化程度和性格特征均有所差异。为此,责任护士可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高血压、冠心病等相关疾病的知识宣教,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方式将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普及。并以反问式的形式了解患者及家属掌握情况。
3责任组长定期开展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知识讲座,增加科室护理人员的重视程度,认识到疾病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护理时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治疗方法、护理方法以及高危因素的影响等,对当前所遇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避免不良事件发生。同时护理人员也要定期开展经验交流分享大会,分享个人的护理管理经验,不断完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服务质量[3]。
二、用药干预
1入院后遵医嘱给予口服药发放,协助患者服药到口。监测患者心率、心律、血压变化及用药不良反应,及时做好记录并与医生进行有效的沟通,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2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药物服用的所有事项,如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以及药物反应等。服药期间,告知患者坚持长期服药、不能擅自突然停药或更改服药剂量的原因,使其认识到坚持用药的重要性。嘱患者服药半小时内保持卧床休息,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引起的头晕、心慌、黑曚等症状,避免不良情况的发生。
三、心理干预
1因高血压及冠心病两种疾病的折磨,患者机体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严重影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在此情况下,患者会产生焦虑、烦躁和抑郁等消极情绪。入院时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心理评估,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管理,让患者意识到良好情绪对疾病治愈的重要性,护理人员可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了解患者的心理诉求,借助放视频、发手册等方式,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1]。
2对于有心理障碍的患者,及时给予
转载请注明:http://www.fbpcw.com/cxhyz/13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