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影像案例1脑出血张力性血肿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的血肿通常从第2周始,从外向内逐渐分解吸收,体积缩小,最终形成软化灶。然而,少数情况下,血肿非但不缩小,却不断扩大,继而血肿的张力增大、包膜变薄;于CT上显示等或低密度,边界相对清晰(随时间推移,可观察到边缘线条样等密度膜样结构,此膜样结构增强CT可见强化),占位效应明显,周围组织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称之为张力性血肿。此类患者内科治疗效果差,常需要微创钻孔引流降低血肿压力,或外科手术清除血肿和减压,以改善症状和促进恢复。

病例图像男,59岁,高血压

△发病第3天CT平扫:左侧壳核血肿,

边界清晰;血肿腹侧的局部呈低密度

△发病第7天CT平扫:

原血肿范围明显扩大,边界清晰;

背内侧呈高密度,其余部分均呈低密度;

占位效应明显,左侧脑沟、

脑池、侧脑室受压明显

△发病第11天CT平扫:

血肿进一步增大,高密度范围缩小;

但占位效应更加明显,中线向右侧移位;

血肿边界清晰,可见线条样等密度膜样结构

△发病第27天CT平扫:经药物治疗后,

血肿无缩小,其内仍然可见稍许高密度;

占位效应仍然明显,中线向右侧移位;

边界清晰,仍见线条样等密度膜样结构

文献报道的诊断标准如下:

(1)常见于高血压脑出血的中-老年患者;

(2)发病时出血量小于35毫升,占位效应较轻,临床症状可能也较轻;

(3)保守治疗后临床症状可能一度好转,但在吸收期病情渐进性加重,脱水治疗无效;

随后的CT复查,整个血肿区域明显增大,原高密度区域缩小,其周围的血肿区域呈低密度/等密度,血肿也可呈大范围混杂密度影。占位效应明显,出现中线移位。增强CT可见血肿周围包膜环形强化。

具体机制不明,可能机制有:

(1)血肿周围形成了类包膜结构,限制血肿吸收;红细胞分解产物使血肿腔内胶体渗透压升高,进而周围组织中液体进入血肿腔内,促使其逐渐增大。

(2)血肿包膜有丰富毛细血管,但血壁管脆弱,可以反复出血或渗血,使得血肿逐渐增大。

早期识别和明确诊断脑出血张力性血肿具有重大实践意义,因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差,一旦明确此诊断,需积极寻求微创或外科手术治疗,以改善预后。

CT平扫和增强可准确识别脑出血张力性血肿;少数情况下可行MRI检查,如和肿瘤卒中鉴别。

原创作者/陈红兵编辑/黄欣怡

转载请注明:http://www.fbpcw.com/cxhyz/12579.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