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有一种灯叫无影灯。无影灯的灯光虽然不是世间最美的灯光,它没有耀眼闪烁的光芒,但不可否认,它是世间对生命最重要的灯。它能点燃无数患者和家属的希望,为生命垂危的患者带来一线光明。无影灯下,拿手术刀给病人剖腹开胸治病的大夫们经常见到,但拿手术工具给病人开颅治病的大夫,人们却较少见到。头,人体的总司令部、总开关,少了头,生命也就无从谈起。所以给头颅钻孔、给颅脑动刀治病之事历来神圣。如今很多人对开颅治病之事还讳莫如深——只因头颅太重要了。医院神经外科的大夫们来说,他们每天在无影灯下给病人开颅做手术却很常见。河北省衡水医院(简称哈院)神经外科有一位朝气蓬勃、在河北省神经外科领域颇有名气的年轻主任医师毛建辉。近20年来,他和他的同仁们已在无影灯下进行开颅手术一万余例,把一个个患者从死亡边缘拉回来。“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大医为民,人道博爱”“医术精湛传八方,医德高尚暖人心”,这一面面、一块块悬挂在哈院神经外科和毛建辉办公室的锦旗、牌匾,是患者们倾情书写给白衣天使们的一曲曲赞歌。
一
年12月,毛建辉出生在河北省武邑县苏正乡一个普通的村庄。他小时候虽然算不上聪慧,但他老实、耐心。勤能补拙,这为他一生的医者生涯打下了良好基础。他经常坐在院子大门口,看着村外一直伸向远方的黄土小路问母亲:“沿着这条路一直往前走,前面是什么地方?”母亲回答他:“沿着这条路一直往前走,前面是武邑县城。”“从武邑县城一直往前走,前面是什么地方?”“从武邑县城一直往前走,前面就是大天津,再往前走就是首都北京了。到了天津和北京,你可以到全中国、全世界的任何地方。”“妈妈,我长大了一定要去大天津,去首都北京。”从那时起,毛建辉心里就播下了“长大了去大天津、去北京”的种子。孩提时的毛建辉曾无数次目睹村里父辈们一人有病,全村人紧紧张张地把病人抬上拖拉机,冒着黑烟的拖拉机在坑洼不平的黄土小路上艰难地行驶在医院的悲壮情景。尽管这样,很多人还是因为贫困地区缺医少药,本不该死亡的最终还是撒手人寰。这使毛建辉从小立志学医,要做一个给人医治疾病的好大夫。毛建辉从小努力好学,读书一路青云直上,18岁以优异成绩考上天津医科大学。他终于沿着母亲告诉他的那条通向村外大世界的黄土小道,从冀中平原到了天津,实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理想和愿望。天津医科大学是北方著名的高等学府,这里拥有50多名国内外知名的一级教授,其中许多教授曾留学国外,多是业内学科的领军人物。他们的学问和风度让年轻的毛建辉为之倾倒,羡慕不已。毛建辉像一团吸水的海绵,在天津医科大学尽情地汲取着医学知识。五年良好的教育使毛建辉变成一位医学知识丰富、风度翩翩的优秀本科生。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衡水哈院做了神经外科医生,开始了他的从医生涯。
衡水哈院神经外科是衡水市唯一的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在孙昭胜主任带领下,近年来无论在技术领域还是人才培养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哈院神经外医院、医院、医院合作,是河北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在河北乃至全国保持了业内学科的领先地位。正如毛建辉所言:“哈院神经外科是我成长进步的摇篮,孙主任是我医生生涯中最敬佩的‘良师益友’。”孙昭胜主任在哈院神经外科不仅是技术权威,是“第一把刀”,更是青年医生们的良师与伯乐,他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并大胆使用人才。这为毛建辉等一批青年医生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毛建辉向我描述了他第一次目睹孙主任上台主刀为患者治病的一幕壮观情景……
“当我穿戴好工作服,跟随孙主任走进手术室时,就像走进神奇的世界。病人躺在手术台上,一场天使与魔鬼的战斗开始了,医生、麻醉师、护士,人人都穿戴严密,谁也看不到对方表情,只能用眼神交流,传递信息……手术部位准确无误,物品器械及时传递,输血输液迅速及时,无菌操作一丝不苟……一切都在静悄悄地进行着,只能听见器械轻微的叮当声、吸引器的吱吱声,与之相伴的还有电凝止血刀在工作时发出的滴滴声,以及监护仪发出的各种与患者生命体征相关的提示音。在明亮的无影灯下,台上的器械护士密切注视着孙主任的一举一动,不用开口,无须抬头,医生一伸手,想要的器械已在手中。整个手术过程,就像一首优美流畅的叙事诗,天使终于战胜了魔鬼。”毛建辉在他的笔记本里写道:“每当我走进手术室,看到孙主任及同仁们那精湛的技术,娴熟的操作,把一个个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时,我感受到医生,特别是神经外科医生太了不起了,太让人羡慕了。我要尽快掌握医学技术本领,早日拿起手术刀亲自为病人解除痛苦。”哈院良好的医疗环境、一流的医疗设备和来自各地的病源使他更好地进行着临床实践,也更使他要亲自主刀的愿望变为现实。到哈院三年后,实习成绩科科优秀的毛建辉,要把手术刀锋亲自对准病人的颅脑——他要做一名真正的神经外科大夫了。
颅脑,人体的总司令部,要在病人“头上动刀”,得有很大胆量和很高智慧。一般医生不敢轻易主刀,但毛建辉硬是勇敢地迈向主刀台。这时毛建辉把八年来在大学学习、在医院实践经历当成自己亲手主刀的财富。八年间,他积累了数百例手术资料,在电脑上反复揣摩、研究,并从教授、专家身上汲取了理论与实践的智慧。年阳春三月的第一个工作日,毛建辉穿戴好手术行装,如履薄冰地走进手术室,他要亲自为一名脑出血患者做手术。“要相信自己的实力。”术前孙主任鼓励他。无影灯下,毛建辉的心怦怦直跳,“患者把生命交给了自己,责任重于山!”他要把对患者的爱,把自己八年间学习、实践的成果通过手术刀展现出来。他按着医学技术的手术要领,切皮、开颅、清除血肿、止血、缝合,每一个环节都精心细致,一丝不苟……整台手术在紧张有序中顺利完成,各项手术技术要领合乎标准要求。术后,经复查片子,患者血肿清除得特别干净。毛建辉赢得了孙主任及同仁们的鼓掌祝贺。两天后,患者不但苏醒,而且对侧肢体能活动了,一周后,患者下床开始活动,三周后,病人康复出院。当患者走出病房向毛建辉告别时,他感到没有任何人可以分享他心中那份成就感和幸福感。他感到自身价值的存在与喜悦。从那时起,他的医术得到越来越多的同行和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很快,毛建辉就成为哈院神经外科技术骨干。但是毛建辉不满足于只做临床工作,他还想在进行临床工作时搞科学创新研究。为此,不论工作多忙、多累,医院图书馆、资料室与《神经外科学》《神经外科手术学》《脑创伤学》等专业书籍亲密接触。他曾把哈院图书馆所有相关书刊翻了无数遍,多次外出进修学习和参加学术会议,他都很珍惜,他很想做一个临床和科研双丰收的医生。
二
神经外科收治的病人的特点是高死亡率、高致残率。为此,毛建辉看在心里,疼在心上,他要为降低患者死亡率,提升康复率而不懈拼搏。年9月,毛建辉考取了河北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年获得硕士学位。年,他又先后到北京天坛、宣武、医院进修学习两年。年,毛建辉围绕垂体瘤手术切除适应症、手术技巧以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垂体瘤发病率越来越高,在颅内肿瘤中已位居第二。虽然垂体瘤多数是良性的,但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影响患者的内分泌功能、视力甚至危及生命。治疗垂体瘤最好的方法是手术治疗,然而脑部手术相对其他手术而言风险更高。因此,一般人不愿在此领域研究与攻关。但作为哈院神经外科的青年才俊、技术骨干的毛建辉毅然向这一崎岖的高峰攀登。他以高风险和高难度的脑垂体瘤的微创手术治疗为主攻方向,推出经鼻腔——蝶窦神经内镜下结合微型磨钻的微创手术新技术,因其具备“通过自然鼻孔通道、无外在伤口、直达手术部位、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为患者所青睐。截至目前,他已成功治愈近名垂体瘤患者,并于年成功申请并通过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他还以此研究成果为例,撰写的论文发表在《GeneticsandMolecularResearch》上,撰写的三篇论文发表在《中华神经学杂志》《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河北医学》上,标志着衡水哈院神经外科在垂体瘤微创手术方面达到新的高度。年8月10日,在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年会暨年度“精艺求菁”神经外科青年医生手术技能大赛总决赛上,毛建辉获得垂体瘤手术组全国第四名并荣获优胜奖,他展示的神经内镜下微创垂体瘤手术得到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上海神经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周良辅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医院赵继宗教授,北京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周定标教授等来自国内外神经外科领域的知名学者、专家组成的大会专家团的高度认可。毛建辉并没有满足于取得的成就,他知道前面有一片茫茫沼泽,有一片充满荆棘的医学野岭等他去探索、去开拓。他知道要完成这样一个使命,就必须要像孙昭胜主任等医学前辈们那样百折不挠地奋勇向前。他要在这片很少人愿意去开垦的医学土地上干一番事业。为实现这一目标,他在勤学苦练、攻坚克难的同时,积极外出进修学习,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会议,并将自己的经验通过河北省神经外科年会、衡水市神经外科年会等平台与省内外专家同仁分享。这一系列高级别的学术会议,使毛建辉有幸接触到我国神经外科的泰斗,亲眼看见满头银发的专家、教授们的风采,亲耳聆听了“北天坛南华山”不同神经外科的专家、教授教诲。这些使毛建辉脑子里充满了神经外科的历史、现在、未来,也使他的颅脑手术技术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与之同时,哈院为了神经外科更好地发展,先后引进了诸如美国产的开颅气钻、德国产的脑室镜等一批先进进口设备,使这一群年轻的神经外科专家、教授在无影灯下为挽救生命大展身手,让无数患有头脑疾病的病人也得到了很好的救治。
患者孟某,男,衡水市景县农民,40岁。因右手脚麻木无力、头晕、走路时经常出现医院诊治未果。年8月7日,他来到哈院检查,经CT、MRI强化扫描检查发现他头颅后颅窝小脑部位长有一个5厘米的脑膜瘤。这瘤子要是长在身体别处可能不算什么,但这鸭蛋大的瘤子偏偏生长在空间十分有限的颅内,甚至偏偏生长在小脑里很接近脑干生命中枢的危险部位,这实在太危险了。因此这鸭蛋大的肿瘤被称为巨大脑膜瘤。病人的上述种种不适和怪异症状完全是由于这个大瘤子挤占颅内空间造成大小脑组织受压迫所致。如果不马上手术,肿瘤会很快占据大脑小脑大部分空间,把脑干生命中枢进一步挤压,后果不堪设想。病人住到哈院神经外科病房,在做了详细的病情观察和各种各样的手术路径分析及各种风险讨论和应对预案后,一台颅脑手术即将开始。年8月13日上午9时,市哈院外科住院大楼12层楼手术室,一盏庞大的无影灯亮起来。无影灯下,患者孟某躺在手术台上。毛建辉洗完手,戴好无菌手套。他先细心地给病人头部固定,用画线笔给皮肤画线定位。此时无影灯在不断旋转着角度,以得到最佳照射。无影灯的灯光明晃晃地聚焦在手术部位的皮肤上。消毒、铺巾、穿手术衣后,毛建辉用一把小如指甲片的手术刀轻轻划开病人头皮、皮下组织及肌肉后,暴露颅骨,用骨钻钻孔,铣刀铣开颅骨,轻轻掀起暴露颅内的硬脑膜;轻轻剪开硬脑膜,可见硬膜下出现小脑组织和部分肿瘤组织,通过进一步深入暴露分离,肿瘤组织已充分暴露在显微镜下。怎样才把这鸭蛋大的瘤子干净地清出来呢?毛建辉知道如果手术动作粗鲁,或随意牵扯,可能会损伤小脑、颅神经和椎基底动脉的血管,造成大出血和严重脑水肿,从而出现脑疝,影响脑干生命中枢,出现呼吸心脏骤停,发生生命危险。在充分考虑到这些后,毛建辉宁慢勿快。他精心地对脑组织和周围的血管神经加以保护,一刀刀一层层逐层分离分块剔除肿瘤组织,用小镊子一点点把肿瘤组织取出来。无影灯在射出柔光,时间一秒秒过去,他和一起做手术的医生护士全都忘记了时间,忘了饥饿,直至下午4点,历经七个小时后,才把瘤子完整地挖出。由于手术操作谨慎,对小脑组织以及神经、血管保护措施良好,出血量少,也没有干扰到附近的脑干生命中枢。术后病人恢复很快,术后第二天,病人清醒讲话,第五天下床练走路,第九天顺利康复出院。出院那天,病人和其爱人医院大楼门口合影留念。以上是毛建辉自第一次在无影灯下做了手术之后,又多次在无影灯下做的一台颅脑手术的掠影。曾有文章称“无影灯下写青春”的毛建辉,已站在手术台上亲自主刀做了数以百计的颅脑手术。春来冬去,寒来暑往,哈院神经外科自成立以来已做颅脑手术近万例。可以说,近年来哈院神经外科有了里程碑式的发展,毛建辉功不可没。
毛建辉在医疗工作中既善于积累临床经验,又很注意科研工作和撰写医学论文,把临床实践升华为理论,又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毛建辉继年独立开展“微创下经鼻——蝶窦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之后,又先后独立开展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神经内镜下微创脑出血清除术”“神经内镜之脑室底造瘘手术”等多种手术,均达到省内领先水平。数年来,他还先后在《河北医药》《北京医学》《中国误诊杂志》《临床神经学杂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脑与神经疾病杂志》《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等核心报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同时,由他主编的《现代内镜神经外科学》《创伤性颅脑损伤》《神经外科手术精要与神经内镜》《高血压性脑出血》《实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重点与难点》5部著作已经出版。
年,毛建辉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年被聘为河北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年晋升为主任医师。与此同时,毛建辉还获得衡水市“最美医生”“市管优秀专家”等光荣称号。毛建辉是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缺血性卒中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青年学组委员、河北省老年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小儿神经外科分会会员、衡水市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谈到这些“光环”,毛建辉淡淡一笑说,这些“光环”是哈院神经外科全体医生、护士集体智慧的结晶。市哈院神经外科闯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一项又一项科技成果。
三
毛建辉是硕士生导师,是大外科副主任,但他最喜欢人们叫他毛医生。他说:“医生这个称呼最实际,是职业,也是一种荣誉。”专家门诊一般都是中午11点半下班,可他从不漏掉一个病人,每天处理完病人大多是下午1点半左右。护士长劝他到点下班,他却说:“医院找我看病,我是医生,总不能让病人把病再带回去吧。”但从早晨7点半到下午1点半,整整六个小时呀!病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在毛建辉眼里,没有苦和累,没有贫贱与富贵,只有需要我治病的病人。“因为我是医生。”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毛建辉总是在重复着这句话。
毛建辉把治愈病人当作是自己最大的快乐。因此,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病人的需求就是无声的命令。他把“病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医生的责任重于泰山”的神圣誓言刻在心上。年八月十五团圆夜,正在吃团圆饭的医院神经外科电话,他们收治的一名突患脑出血的七旬男性生命垂危。他扔下筷子,医院飞驰而去,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急救室,穿上工作服,投入到紧急抢救之中。病人抢救过来了,但病情还不太稳定。万家团圆夜,人们都沉浸在亲人团聚、节日欢乐中,有谁能想到此时此刻,这位衡水市哈院神经外科的主任医师,却为了一位脑出血病人的生命,一守就是一天一夜。他母亲用又心疼又自豪的口吻告诉我:“我那宝贝儿子就是这么傻实在,只要有了危急病人,他就什么也不顾了。”毛建辉的母亲还给我讲了一件事,让我深为感动。毛建辉在年曾到全国医院工作半年。在饶阳县工作期间,他经常随医疗队去农村基层卫生院指导工作,有一次,因水土不服,严重腹泻,只好躺在病床上输液。这时候有一位脑出血患者急需抢救,毛建辉不顾自己正在输液,当即喊护士拔掉输液管,急速穿好工作服,走进手术室,亲自主刀,病人脱险了,毛建辉却累倒了……“病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因为我眼里只有病人”“因为我是医生”,这些不只是豪言壮语,它们已经融化在毛建辉的为医之道、为人之道中。多么深刻的语言,多么高尚的职业精神,他以自己的行为准确地诠释了“医生”二字的内涵与职责。他的行为和结果告诉人们:以心换心,仁者成仁。假若每一位医护工作人员都能像毛建辉一样呵护“医生”的圣洁,以一颗感恩、善良、仁慈之心对待自己的工作,对待自己的病人,人们呼唤的“医生崇高信誉的回归”还会遥远吗?事业如日中天的毛建辉,已成为河北省神经外科领域
转载请注明:http://www.fbpcw.com/cxby/14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