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中的中药世界(41)
特别说明,文中方剂须在执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治疗干血所致“五劳七伤”的要药
在前面我写过两种活血丸剂,一种是纯粹由植物药所组成的,性子比较平和,能活血祛瘀,缓消癥块的“桂枝茯苓丸”;一种是由“大黄,桃仁,虻虫,水蛭”所组成,堪称集活血化瘀药之大成,能破血逐瘀的“抵当丸”。
今天我们遇到的是一种可以治疗“五劳七伤”,很奇妙的“丸剂”。
关于补剂,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人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川芎、酒白芍、熟地黄、炙黄芪、肉桂这些“气血双补”的药物。
但是对于“五劳七伤”,这种治法是不全面的。
所谓“五劳”,《诸病源候论》有两种解释:
其一:肾劳,肝劳,肺劳,心劳,脾劳。
其二:志劳,思劳,心劳,瘦劳,忧劳。
一言以蔽之,就是身心都疲劳。
所谓“七伤”,《金匮要略》的解释是: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
“五劳七伤”所致的重度疲劳,如果出现以下情形之一时,只用补益阴阳、气血的药物是不够的:
1、皮肤失去光泽,干燥粗糙如鳞甲(肌肤甲错);
2、面黄肌削,双目暗黑,视物不清;舌质紫暗,舌有瘀斑;脉多细涩。
3、不欲饮食,腹胀有形块,按之痛而不移,大便黑色。
这些症状在一个人羸弱至极时,常会出现,此时不仅要用补剂,还得上活血剂,考虑到患者很虚弱,所以还应峻剂缓投,寓补于消瘀之中,以达缓中补虚之效。
干血产生的原理,及应对之策
中医把这类“五劳七伤”叫干血导致的“虚劳”。
那么这“干血”是怎么产生的呢?
下面是胡希恕先生的一个假说。
五劳七伤→影响到血管内外气血的运行→气不行血而成“瘀血”→瘀血积久而成“干血”→新血不生,久而成虚
若出现了“干血证”,就会出现上面所说的,肌肤甲错啊,肤如蛇皮啊,目暗无光啊等一系列症候。
这个时候,《伤寒杂病论》中的应对之策是一个惊世骇俗的丸剂:
大黄?虫丸。
这种虫子擅化陈旧性瘀血
大黄?虫丸的组成和用法如下:
蒸大黄十分,黄芩二两,甘草三两,桃仁一升,杏仁一升,芍药四两,干地黄十两,干漆一两,虻虫一升,水蛭百枚,蛴螬一升,?虫半升。
以上十二味药,制成粉末,用炼蜜制成如小黄豆一般大的药丸,用清酒送服,一次五丸,一日三次。
注:以上仅提示药物之间的比例,具体制作时,不一定用那么多药材。我提供日本的“大黄?虫丸”的剂量比例给大家参考:
蒸大黄2.5克,黄芩2克,甘草3克,桃仁10克,杏仁10克,芍药4克,干地黄10克,干漆1克,虻虫1.3克,水蛭6克,蛴螬4克,?虫2克
这个方子,之所以惊世骇俗,是因为它是用“”攻”的办法来达到“补”的目的。
这个方子中最重要的药物就是“?虫”。
这?虫,又称地鳖,土鳖,簸箕虫,臭母虫,为地鳖蠊科昆虫地鳖(EupolyphagasinensisWalker)或冀地鳖(Steleophagaplancyi)的雌虫干燥体。
?虫能破血,破坚积。同样是虫类药,若论急性的活血效果,?虫是不如水蛭,虻虫的,它的效果来得慢,所以瘀血症的急性期一般不用?虫。
但?虫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温和,稳妥,安全,适合长期服用,而且在化解陈旧性瘀血上强于水蛭,虻虫。
在这个方子中,?虫率领虻虫,水蛭,蛴螬众虫,再加上两味植物类活血药桃仁,干漆,共济破血,行瘀,散结之效。
干地黄,杏仁,白芍合用能滋阴,润燥,养血活血。
大黄蒸后,攻破的力量弱了很多,但凉血清热的作用尚存;黄芩清郁热;甘草和中补虚,调和诸药。
表面上看,这个方活血药的种类比“抵当丸”多了很多,但是用白蜜制成豆大的丸后,每小丸中的活血成分比例不高,攻中有补,适合长期服用。服用时,可用清酒行其药势,引药达病所。
这个药丸可以广泛运用于皮肤病,脑血栓,肺栓塞,慢性肝炎,结核性疾病,闭经,周围血管疾病,腹部肿块,跌打损伤等疾患出现“干血证”症候时。
需要注意的是,在“干血”去后,应该另选方药以补气血。
赞赏
人赞赏
白癜风医院哪家最权威哈市白癜风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fbpcw.com/zlff/9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