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康复的意义:
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为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的患者约为万人,存活的患者数量60~70万。随着医学技术的提高,患者存活率不断上升,然而本疾病致残率高,病人通过抢救和临床治疗后原发病基本治愈了,但因为大脑神经损伤而遗留下的功能障碍问题仍给患者造成持久的身心伤害。
许多病患回到家中,发现“病”还没好,他还是需要家人或者看护的24小时照顾,无法独立步行,甚至无法管理自己的大小便,有的病人甚至因为长期卧床导致褥疮、尿路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最后因为并发症死亡。
神经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脑出血疾病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脑出血康复不是随意的,只有通过规范化的康复计划才能使患者在最佳恢复时间内得到充分的持续康复,将患者的功能障碍降至最低水平,最大限度地获得生活自理能力。
脑出血的常见发病机制:
脑出血常见于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其他病因包括动静脉畸形、动脉瘤等。脑内动脉壁薄,中层肌细胞和外膜组织较少,而且无外弹力层。长期高血压使脑细、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及纤维素性坏死,管壁弹性减弱,血压骤然升高时血管易破裂出血。在血流冲击下,血管壁病变也会导致微小动脉瘤形成,当血压剧烈波动时,微小动脉瘤破裂而导致脑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部位以基底节区最多见,主要是因为供应此处的豆纹动脉从大脑中动脉呈直角发出,在原有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受到压力较高的血流冲击后易导致血管破裂。
脑出血的康复机理:
[中枢神经的可塑性:]
神经细胞一旦死亡是不能恢复的。但是近十余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临床和基础科学研究证据充分显示了大脑具有“可塑性”,大脑功能区在损伤后可以进行重组。
脑的可塑性是指大脑可以为环境和经验所修饰,具有在外界环境和经验的作用下重新塑造大脑结构和功能的能力。神经细胞虽然死亡后不可再生,但残存的神经元之间的轴突和树突是可以建立新的连接,而这受到学习和经验的影响,从而影响个体的行为。另外,通过学习和训练后,大脑的某一代表区的功能可由邻近的脑区代替;也可以认为经过学习和训练后脑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fbpcw.com/zlff/8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