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医院(医院)康复医学科举办的“全国第二届中枢整合整体康复技术特训班”完美落幕,得到参加此次培训班学员们的一致好评。
张虔主任讲“中枢整合整体训练临床应用”
张丽霞主任讲“运动控制及中枢整合理论基础”
张主任正在进行病例实操并讲解答疑
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都收获颇丰,纷纷发表学习后的体会感悟,现为大家分享河南医院康复科治疗师陈昆的学习体会。
患者男性,72岁,右侧额叶、岛叶,基底节区梗塞,双侧大脑脑干多发性腔梗。入院查体,坐位平衡没有,左侧肢体深浅感觉缺失,左侧肢体软瘫,注意力不集中,方向感确实,头偏向健侧,情绪易激动,强哭强笑。坐位时,躯干向左侧倾倒,同时抵抗外力调节,右侧肢体发现肌肉张力变化,呈现轻度的折刀样病变,综合考虑可能包括两种病症:一、可疑倾倒综合症,二、帕金森综合症。
由于患者的年龄和基础情况较差,在康复过程中恢复较慢,经过五个月的康复治疗,目前的状态是:坐位平衡三级,站立位平衡一级,在较高坐位下能够完成独立坐站;但是,不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站立,自我平衡调节能力不够,不能很好地将重心调整到健侧(右侧),躯干向左后方倾倒,更不能在主动迈步时保持平衡。
在我的训练中,主要以感觉输入和启动程序训练为主,但训练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进步缓慢,在训练期间也考虑过方向感的建立,由于没有找到很好的引导方案所以放弃了对方向感的建议,误以为感觉输入就是方向感的建立过程。
在张主任的查房过程中,患者的运动表达发生了很大变化,明显站立时间延长,自我平衡调节能力增强,在保持站立位平衡下向前迈步。整理查房思路,发现自己在很多细节方面没有做得足够好,可喜的是,在治疗思路上还是有了很大的提升没有出现太大偏差,保证患者有良好的基础状态。
首先给患者建立方向感,方向感的建立要比感觉输入更加重要,使患者处在站立为状态,按照张主任的语言提示我站在患者前方(距患者有一定距离),通过击掌,引导患者的注意力向健侧转移,最终在患者正前方给予中线的确立。
第二步,确定躯干与髋的位置,患者习惯向左后方倾倒,左侧髋失位髋关节外旋。在这里我要刻意的强调一下手法,手法的变换是治疗效果体现的重中之重。之前由于我的习惯和认知上的局限,经常一手在肩部一手在髋部进行躯干与髋的调节,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对。直到今天才意识到,手法的变换需要与问题的本身结合,不同的部位,需要不同的手法切入。对于这个病人,张主任所采取的手法是:双手在两侧髋部给予骨盆旋转的调节,没有在肩部进行引导或者调节,最终我所看到的调节效果是非常明显,患者很容易就达到了一种自我平衡调节状态。此时的我应该对我的治疗手法进行深刻反思……反思……
第三点,对于平衡的加强和步行的稳定训练。通过手法调节重心的左右转移达到步行稳定状态,尤其在患腿迈出的这一过程中需要手法更精密的控制。在我的操作中迈出患腿经常出现内收内翻的异常现象(有时候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这时候张主任给出一个建议,要求,在进行重心右侧转移时躯干向右侧偏移的角度不能超过中线的30度,且以不引起脚掌离地的状态下引导步行,每迈一步停留一定的时间进行自我调节过程(这种滞留控制的过程,也是我细节所忽略部分)。
很快患者有了明确的平衡调节方向,站立时间明显延长,能够通过自我调节达到平衡状态,患者及其家属自信心爆棚。
跟随张主任查房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是,每次查房都有新的收获,对自己的不足之处有很多发展,对自己治疗过程反思的越来越多,对异常模式的认识也越来越有深度。在不断的反思感悟中一点点的成长,越来越有信心做好康复,做好自己,做好一名运动治疗师!
感谢张主任。
手法变化细节把握是以后我要去努力的方向。
信心满满!
康复必胜!
陈昆
河南医院(医院)康复医学科作为焦作市康复医学中心,是我市规模最大的康复医学中心,自建科以来,以“康复一人,解放一群”理念,追求完美的康复性价率深获患者的信赖。科室正在不断学习、分析、创造和实践中进步,正在慢慢的腾飞,正在不断学习与交流中焕发出蓬勃的生机。相信随着我康复科的不断发展,将会让更多的康复需求患者和家属早日解放!
?更多精彩请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北京白癜风最好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fbpcw.com/zlff/8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