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相关危险因素的处理
4.5.1.调脂冶疗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伴有血脂异常显著增加心血管病危险,高血压对我国人群的致病作用明显强于其它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强调了在中国人群中高血压对血脂异常患者心血管综合危险分层的重要性。(表1)
表1血脂异常的危险分层
危险因素
危险分层
TC5.18–6.19mmol/L或
LDL-C3.37–4.12mmol/L
TC≥6.22mmol/L或
LDL-C≥4.14mmol/L
单纯高血压或其它危险因素≥3个
低危
中危
高血压合并其它危险因素≥1个
中危
高危
冠心病或冠心病等危症
高危
高危
(摘自年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国血脂指南的危险分层是根据我国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生危险,其未包括出血性脑卒中,可能低估了我国心血管病发生的总危险)。
ALLHAT和ASCOT试验评估了合用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ASCOT试验结果显示,调脂治疗是有益的,作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分别使脑卒中风险降低15%和30%。国际完成的一系列他汀类治疗冠心病试验和我国完成的血脂康研究的结果表明,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二级预防能显著获益:明显减少冠心病事件及总死亡。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对高血压或非高血压者预防心血管事件的效果相似,均能有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小剂量他汀用于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一级预防安全有效。作为一级预防,并非所有的高血压患者都须他汀类药物治疗。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分层为中、高危者可带来显著临床获益,但低危人群未见获益。基于安全性以及效益/费用比的考虑,低危人群一级预防使用他汀治疗仍应慎重。
表2.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开始调脂治疗的TC和LDL-C值及其目标值
(摘自年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4.5.2抗血小板治疗
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有大量临床研究証据支持,且已得到广泛认可,可有效降低严重心血管事件风险25%,其中非致命性心肌梗死下降1/3,非致命性脑卒中下降1/4,所有血管事件下降1/6。(1)高血压合并稳定型冠心病、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或TIA史以及合并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需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mg/d)进行二级预防。(2)合并血栓症急性发作如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性脑卒中或TIA、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症时,应按相关指南的推荐使用阿司匹林,通常在急性期可给予负荷剂量(mg/d),尔后应用小剂量(mg/d)作为二级预防。(3)高血压合并心房颤的高危患者宜用口服抗凝剂如华法令,中低危患者或不能应用口服抗凝剂者,可给予阿司匹林,方法遵照相关指南。(4)高血压伴糖尿病、心血管高风险者可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mg~mg/d)进行一级预防。(5)阿司匹林不能耐受者可以试用氯吡格雷(75mg/d)代替。高血压患者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应注意:(1)需在血压控制稳定(</90mmHg)后开始应用,未达良好控制的高血压患者,阿司匹林可能增加脑出血风险。(2)服用前应筛查有无发生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如消化道疾病(溃疡病及其并发症史)、65岁以上、同时服用皮质类固醇或其他抗凝药或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如果有高危因素应采取预防措施,包括筛查与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预防性应用质子泵抑制剂,以及采用合理联合抗栓药物的方案等。(3)合并活动性胃溃疡、严重肝病、出血性疾病者需慎用或停用阿司匹林。
4.5.3.血糖控制
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发生危险更高。高于正常的空腹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心血管危险增高具有相关性。UKPDS研究提示强化血糖控制与常规血糖控制比较,预防大血管事件的效果并不显著,但可明显降低微血管并发症。治疗糖尿病的理想目标是空腹血糖≤6.1mmol/L或HbA1c≤6.5%。对于老年人,尤其是独立生活的、病程长、并发症多、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宜过于严格,空腹血糖≤7.0mmol/L或HbA1c≤7.0%,餐后血糖≤10.0mmol/L即可。对于中青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应控制在正常水平,即空腹≤6.1mmol/L,餐后2小时≤8.10mmol/L,HbA1c≤6.5%。
4.5.4.综合干预多种危险因素
高血压患者往往同时存在多个心血管病危险组分,包括危险因素,并存靶器官损害,伴发临床疾患。除了针对某一项危险组份进行干预外,更应强调综合干预多种危险组分。综合干预有利于全面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利于及早预防心血管病。高血压患者综合干预的措施是多方面的,常用有降压、调脂、抗栓治疗。有资料提示高同型半胱氨酸与脑卒中发生危险有关,而添加叶酸可降低脑卒中发生危险,因此,对叶酸缺乏人群,补充叶酸也是综合干预的措施之一。通过控制多种危险因素、保护靶器官、治疗已确诊的糖尿病等疾患,来达到预防心脑血管病发生的目标。
价格低廉的小剂量多效固定复方制剂(Polypill)有利于改善综合干预的依从性和效果。
目前,已经上市Polypill有降压药/调脂药(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固定复方制剂;降压
药/叶酸(依那普利/叶酸)固定复方制剂;正在进行的国际Polypill干预研究(TIPS),将
评估pilypill(ACEI、小剂量氢氯噻嗪、阿替洛尔、辛伐他汀)对易患心血管病的中高危
人群的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作用。
4.6.高血压治疗随诊及记录
4.6.1.随诊的目的及内容:
患者开始治疗后的一段时间,为了评估治疗反应,使血压稳定地维持于目标水平须加强随诊,诊视的相隔时间较短。
随诊中除密切监测血压及患者的其他危险因素和临床疾患的改变以及观察疗效外,还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向患者进行保健知识的宣教:·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包括高血压、危险因素及同时存在的临床疾患,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了解终生治疗的必要性。
为争取药物治疗取得满意疗效,随诊时应强调按时服药,让患者了解该种药物治疗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后者一旦出现,应及早报告。·深入浅出地耐心向患者解释改变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使之理解其治疗意义,自觉地付诸实践,并长期坚持。
随诊间隔:根据患者的心血管总危险分层及血压水平,由医生视具体情况而定,详见图2。若高血压患者当前血压水平仅属正常高值或1级,危险分层属低危者或仅服一种药物治疗者,可安排每1-3个月随诊一次;新发现的高危及较复杂病例随诊的间隔应较短,高危患者血压未达标的,每2周至少随访一次;血压达标且稳定的,每1个月随访1次。经治疗后,血压降低达到目标,其他危险因素得到控制,可以减少随诊次数。若治疗6个月,使用了至少3种降压药,血压仍未达目标,应考虑将患者转至高血医院专科门诊治疗。
医院设立高血压专科门诊,加强对患者的随访,从而提高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
应特别强调的是:暂时决定不予药物治疗的患者,应同样定期随诊和监测,并按随诊结果考虑是否给予抗高血压药物,以免延误。
图2.药物治疗开始后患者的随诊
减药:高血压患者一般须终身治疗。患者经确诊为高血压后若自行停药,其血压(或迟或早)终将回复到治疗前水平。但患者的血压若长期控制,可以试图小心、逐步地减少服药次数或剂量。尤其是认真地进行非药物治疗,密切地观察改进生活方式进度和效果的患者。患者在试行这种―逐步减药‖时,应十分仔细地监测血压。
医疗记录:一般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时间长达数十年,治疗方案会有多次变换,包括药物的选择。最好建议患者详细记录其用过的治疗药物及疗效。医生则更应为经手治疗的患者保存充分的记录,随时备用。
高血压门诊血压:以患者就诊时门诊医生测量的血压值为准。
高血压入院血压:以患者入院时经管医生测量的血压值为准。
高血压诊断书写参考(举例):
?·如新发现血压升高,如血压在-/90-mmHg范围,则预约患者重复测量,一般间隔2周,如非同日三次血压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则诊断为高血压。
·如以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而正在用降压治疗的:本次测量血压/90mmHg,则诊断仍写为原发性高血压(已用降压药治疗)。
·如血压平均值为/96mmHg,则诊断写为原发性高血压Ⅰ级。
·如高血压伴其它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的,则可将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列出,如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左室肥厚等。
·如高血压伴其它临床疾患的,则并列出其它临床疾患,如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脑梗塞后遗症;糖尿病等。
·门诊或住院病历有关高血压危险分层的书写:危险分层主要用于判断患者预后或为治疗决策提供参考。门诊病历一般不主张将危险分层(如高危)写在高血压诊断中。住院病历,是否将危险分层(如很高危,高危)写在高血压诊断中尚无明确规定。倾向于不推荐将危险分层写在住院病历的诊断中。但可在病例分析中对危险度予以叙述。
4.6.2.剂量的调整
对大多数非重症或急症高血压患者,要寻找其最小有效耐受剂量药物,也不宜降压太快。故开始给小剂量药物,经2-4周后,如疗效不够而不良反应少或可耐受,可增加剂量;如出现不良反应不能耐受,则改用另一类药物。随访期间血压的测量应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对重度高血压患者,须及早控制其血压,可以较早递增剂量和联合用药。随访时除患者主观感觉外,还要作必要的化验检查,以了解靶器官状况和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对于非重症或急症高血压患者,经治疗血压被控制并长期稳定达一年以上,可以考虑试探减少剂量,目的为减少药物的可能副作用,但以不影响疗效为前提。
4.6.3.危险分层的年度评估与分层与管理级别的调整
对初期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根据血压水平、伴发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临床疾患进行危险分层。对以往已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现在无法确定以往情况的,则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进行危险分层。尽可能用近一段时间非同日几次血压的平均值作为危险分层或血压分级的血压值;也可用连续7天血压测量(如家庭血压)的后6天血压的平均值作为参考。对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年度评估。管理医师应每年对危险分层分级管理的患者进行年度评估。根据随访记录情况(全年血压记录、危险因素变化)确定新的管理级别。在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中,出现病情变化、发生高血压相关疾病时,应及时对患者进行临床评估,重新确定管理级别,并按照新的级别管理要求进行随访管理。一般情况下,伴心脑肾疾病,糖尿病者而归为高危或很高危的,危险分层与管理级别长期不变;伴有靶器官损害而分为高危的,一般不作变动;对仅根据血压水平或/和1-2个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而分为中危或少数高危的分级管理者,在管理1年后视实际情况而调整管理级别;对血压长期(连续6个月)控制好的,可谨慎降低分层级别和管理级别;对新发生心脑血管病或肾病及糖尿病者,应及时评估,如原来为低危或中危的,则现分为高危或很高危,同时升高管理级别。
表10常用降压药的适应症
CCB: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Ⅱ
受体阻滞剂;D:噻嗪类利尿剂;βBK:β受体阻滞剂;
+:适用;—:缺乏证据或不适用;±:可能适用;*:袢利尿剂;**:螺内酯
#:对伴心肌梗死病史者可用长效CCB控制高血压。
敬告
是服务与民众和文学爱好者的公共、公益平台,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发布百姓文学,促进健康观念,体现自身价值。标注原创作品均属本平台个人作品,对于原创、委托、发布的稿件,会烦请作者或委托者亲自审核后方才正式发布推出,来源与各网络书籍文章注明出处,如果有侵权行为或是来源不明文章,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白衣之恋的含义在于一、以医务工作者为主体的健康教育团队,二、以宣扬美好生活的民众文学爱好者们。我们的目的就是美化生活,安度一个幸福人生,为社会进步尽己责。做人做事一样要晶莹剔透我们在前行的路上,一定会不断进步,直至尽善尽美!所有白衣之恋如何治疗白癜风快天津市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bpcw.com/zlff/7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