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卒中占所有卒中事件的11–22%,卒中患者死亡率约为50%,42%患者伴有部分生活能力丧失。脑小血管病变引起的自发性(非创伤性)脑出血占所有出血性脑卒中的2/3,全球每年约有超过万例脑出血。
抗血小板治疗可能会轻微增加患者脑出血风险,在高收入国家,超过1/4的抗血小板治疗患者发生过脑出血,且脑出血后1个月内死亡率高达40%,研究显示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后死亡率较未抗血栓治疗高27%。且有观察性研究显示脑出血前抗血小板和降低血小板活性治疗会增加患者脑出血风险,影响患者预后。
1
背景
临床上血小板输注常为预防性和治疗性输注,鲜有随机对照研究对其在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仅有少数学者对血小板用于急性脑出血伴抗血小板治疗患者治疗疗效进行了观察研究。本研究对血小板输注在急性脑出血伴抗血小板治疗患者治疗疗效进行分析,并与标准治疗进行比较,以期评价血小板输注能否提高抗血小板急性脑出血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
2
材料与方法
1、本研究为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研究,共60家医疗机构参与本次研究。
2、研究纳入标准:1)年龄大于18岁,2)影像学确诊为非创伤性脑出血患者,3)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在8-15,4)在脑出血前7天内经历了抗血小板治疗,5)能在脑出血后6小时内输注血小板6)改良兰金评分量表(modifiedrankinscale,mRS)评分0(无症状)或1(没有明显的残疾;能进行所有的日常工作和活动)。
3、研究排除标准:1)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2)下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3)血小板输注不良反应史,4)使用了维生素K拮抗剂,5)血小板减少症,6)凝血功能障碍等。
4、所有研究对象均按照1:1比例分到标准治疗组和血小板输注组。研究首要结局指标为分组后3个月内的mRS评分;次要结局指标为3个月内的生存率(mRS为1-5),预后不良定义为mRS为3-6。
3
结果
1、从9年2月4日到年10月8日,研究共纳入名患者,其中97名患者进入血小板输注组,93名患者进入标准治疗组;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患者纳入分组情况见图1,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
图1患者纳入分组情况
表1患者一般资料
2、血小板输注组患者3个月内mRS评分高于标准治疗组,OR=2.05,P=0.,见图2;血小板输注组3个月内预后不良(mRS评分3-6)发生率高于标准治疗组,两组患者生存率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见表2。
图2两组患者首要结局指标比较
表2两组患者次要结局指标比较
4
结论
抗血小板治疗脑出血患者血小板输注并不优于标准治疗。血小板输注不能被推荐用于此适应症的临床实践。
5
参考文献
BaharogluMI,CordonnierC,SalmanRA,etal.Platelettransfusionversusstandardcareafteracutestrokeduetospontaneouscerebralhaemorrhageassociatedwithantiplatelettherapy(PATCH):arandomised,open-label,phase3trial.[J].Lancet,,():-.
编译:医院输血科刘威乐爱平
回复“资源”可获得本文原文文献资源
回复关键词,鍝鍖婚櫌鑳芥不濂界櫧鐧滈鍖椾含鐧界櫆椋庡幓鍝不鐤楀ソ
转载请注明:http://www.fbpcw.com/zlff/2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