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萎缩
其实小脑萎缩并不是疾病,准确的来说是神经影像学的一种表现,常见于遗传病或变性性疾病,也有可能发生于急性病程或某种药物中毒后,做影像学检查时可发现小脑容积逐渐缩小且脑沟增宽。因为小脑参与躯体平衡,帮助调节肌肉张力,所以大部分小脑萎缩病人会出现语言不清晰以及步态不稳的情况。
01如何判断有没有出现小脑萎缩?
1、脑神经功能是否发生障碍
脑神经功能障碍是小脑萎缩的首发症状,其主要症状是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好忘事以及手脚不由控制的震颤,走路不稳,反应变得异常迟钝以及神情呆滞。
2、是否出现语言障碍
小脑萎缩病人跟他人交流时突然想不起简单的词语或用词不当,说的话不易被他人所理解。
3、记忆力是否减退
小脑萎缩的人做事情时丢三落四,刚说的话或做的事转头就忘,做事情慢悠悠的。另外情绪起起伏伏且不稳定,有时多言多语,有时沉默寡言,甚至会变得异常暴躁。
如何预防小脑萎缩?
1、调节好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需保持积极乐观心态,不能长期处于高度紧绷状态,也不能过度思虑,中老年人应做到无欲无求和清新寡淡。以宽广胸怀来面对一切,遇事情时豁达,不能因为小事而斤斤计较,也不能过度贪心。
2、合理用药来预防
超过50岁的人,特别是有小脑萎缩遗传性家族史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择药物来延缓大脑衰老,改善脑细胞。
3、均衡摄入营养
平时注意饮食清淡,营养均衡且全面,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遵循高蛋白质和高维生素饮食,多吃新鲜蔬果和含碘食物。避免吸烟喝酒,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能暴饮暴食。
4、明确病因且积极预防疾病
若病因明确的话,根据病因预防,及时去除致病因素,如及早预防脑血管疾病,延缓脑动脉硬化产生;及早治疗脑部感染性疾病;避免吃会对脑组织有损害的药物;及早切除颅内肿瘤;不能滥用酒精,也不能酗酒,这样能防止可逆性脑萎缩出现。及时有效治疗外伤所导致的脑组织损伤。
合理安排工作和作息,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身体太劳累。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能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每天至少有7~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每天坚持做有氧运动,如打太极拳或散步等能促进全身气血运行,让大脑得到足够血液和氧气供应。
温馨提示
小脑萎缩以及老年痴呆症已经成为流行病,严重威胁老年人的晚年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方法能彻底治愈,只能通过用药的方式来延缓病情发展。另外全面为身体摄入营养,保持营养平衡和心理健康;多读书看报,适当的参加集体活动;增进认知活动,增强定向力,避免老年人单独外出。
02中医治疗不管是什么病,只要出现在了世界上,肯定有相对的治疗方法。小脑萎缩根据不同类型,西医都采用谷维素、益智康脑丸、金刚烷胺、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方式治疗,少部分的患者可以得到恢复。但是大部分的患者都只是暂时的缓解了病情,后期又复发了。终究还是治标不治本,祛不了根!
疑难病症的特点是,时间长,没有特效药物,这类疾病是以人体的肌体功能的障碍为主。大多是人的整体各个系统的功能紊乱或者是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失调,同时伴有局部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治愈这类疾病的关键是使病人自身的机能恢复正常。长期服药,而中药毒性小,能强壮身体,因此很适合的长期治疗。中医治疗能够从整体上治疗,减轻痛苦而延长生命。
总结为:第一,能够减轻痛苦,第二,能够减少症状,第三,能够提高生存质量,第四,能够控制病情,第五,能够防止复发。
中医对小脑萎缩(痿症)有不同的理解,在诊治病情上的优势有望、闻、问、切,可以通过观察患者面色、舌苔,听患者主诉,问患者一些问题,给患者把脉,结合各项所得结论,归纳结果,对患者的病情病因做出判断,以多年治疗经验为基础,说到经验就在这里插一句,有多少人是选择西医治疗但没效果又找的中医,但几个疗程下来还是没有起色,随之放弃治疗,中医可以结合患者情况等原因搭配方子,在治疗中还可以根据病情改变调整不同的方子,真正做到针对性治疗。为什么说以多年治疗经验为基础呢?就是因为中医不靠医疗器械,只能靠对这个病的认识,得了这个病人体会有什么表现,要知其病理,明其病因,所以经验很重要。
中医对于此病看法,此疾病虚症为主,虽有风动、火旺之象,也是阴虚之因。本病主要分三型,其中虽二型归于阳虚,实是病涉脾、肾,有肉痿、骨痿之别,阴虚虽虚火旺之别,故当详察之。本病之临床疗效,主要是依据其共济失调运动障碍症状的临床改变,大体划分为以下四级:临床痊愈:治疗后步态稳定,双手活动自如,语言流畅,临床症状消失。停药随访三个月后未复发。显效:步态基本稳定,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但久行仍乏力。好转:步态摇晃程度减轻,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无效:步态不稳无改善,临床症状变化不大。所以,对于中医疗法,虽然治疗时间久了一点,但是治疗效果相当好。长时间内,不会发作此病症。相比西医治疗法,效果会更明显一点。
御方生髓汤本着“治痿独取阳明”的原则,选用党参、黄芪.白术、甘草补脾气;参以《丹溪心法》“痿之不足乃阴血不足也”,根据痿证病机与致病因素,严谨辨证与精当用药。
添加客服
在线咨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fbpcw.com/zlff/14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