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性泉教授脑血管病与头晕眩晕

赵性泉教授

首都医科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常务副主任,血管神经病学科主任,党支部书记。现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卒中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卒中学会医疗质量管理与促进分会主任委员,北京脑血管病防治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医院学会眩晕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神经病学分会常委等。

更多精彩内容可点击下方视频,观看赵性泉教授关于脑血管病与头晕/眩晕讲座,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本期赵性泉教授主要围绕后循环缺血及其与眩晕的关系、前循环缺血及其与眩晕的关系、出血性脑血管病与眩晕、孤立性眩晕与脑血管病相关性研究、脑血管病相关眩晕数据分析五个方面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大多数流行病研究中,脑血管疾病大约占到眩晕/头晕患者的3%~7%,平均5%。大部分脑血管病还是以躯体损害为主,头晕/眩晕是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

后循环缺血及其与眩晕的关系

后循环:又称椎基底动脉系统,由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和大脑后动脉(PCA)组成,主要供血给脑干、小脑、丘脑、海马、枕叶、部分颞叶

主要累及血管:PICA、AICA、VA、BA、SCA、PCA;与眩晕症状相关的受损部位多为小脑、脑干

后循环解剖的特征

?胚胎发育期,后脑结构的血液多数来自前循环

?具有高度的变异性、异常和持久的胎儿血管

?两个大动脉汇合成单一的较大主干

?VA走行经过、部分固定

后循环缺血的定义

?后循环缺血:占缺血性卒中20%

?包括:后循环TIA五和脑梗死

?其同义词包括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后循环TIA与脑梗死、椎基底动脉疾病、椎基底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后循环TIA

?阵发性、突然的眩晕、头晕发作或平衡障碍,通常持续数分钟至十几分钟

?同时或相继出现一过性复视、视野缺损、构音障碍、共济失调、双下肢无力、跌倒发作和不同肢体发作性无力的表现

后循环缺血的孤立性脑干症状

?孤立性眩晕

?孤立性复视

?孤立性构音障碍

?短暂性全身力弱

?双眼视野缺损

?偏身痛觉过敏

前循环缺血及其与眩晕的关系

前循环缺血性病变与眩晕/头晕

?岛叶皮质和颞上沟或颞中沟—前庭皮质,接受来自半规管和耳石的传入纤维

?前庭和听觉皮质主要由大脑中动脉供血

?该区域梗死或出血等急性病变引起主观视觉垂直线向对侧倾斜、身体倾斜、步态不稳、罕见恶心、旋转性眩晕不伴眼震以及其他脑干和小脑表现

出血性脑血管病与眩晕/头晕

脑干出血(5%)和小脑出血(10%)

?病因:高血压、后颅窝脑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AVM、静脉畸形、毛细血管扩张)、肿瘤、抗凝剂和创伤

?表现:眩晕和头痛,多组神经系统体征

孤立性眩晕及与脑血管病相关性研究

孤立性眩晕或孤立性头晕通常指不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意识、言语、感觉、运动)的眩晕或头晕

诸多的称谓及概念

?孤立性前庭综合症:仅有前庭症状,无耳蜗症状、长束征、脑干及其他颅神经症状或体征

?孤立性血管源性眩晕

?孤立性中枢前庭综合征:强调前庭中枢通路发病变,患者仅表现为眩晕而无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或体征,某些疾病早期影像学检查不能显示病灶

文献报道孤立性中枢性前庭综合症可能累及的解剖结构

?第8对颅神经根部(脑内穿行区)

?前庭神经核、延髓外侧(绳状体)

?小脑蚓部、绒球小结叶(前庭小脑)、扁桃体

?岛叶皮质、缘上回、顶下小叶、颞枕交界区

孤立性眩晕患者的诊断充满挑战,当具有以下特征时,需要考虑血管源性--急诊脑部MRI检查

?孤立性、自发性、持续性眩晕的老年患者

?孤立性、自发性、持续性眩晕伴有变向凝视眼震或严重的姿势不稳,且存在直立位跌倒

?有血管危险因素,且HIT正常

?急性突发眩晕伴有突发头痛,尤其是枕部头痛

?既往无梅尼埃病史,伴有脑血管危险因素且急性突发眩晕伴听力丧失

DWI是诊断中枢性AVS的金标准。但是,MRI在24小时诊断的敏感性为80%,因此,充分结合床边查体,必要时头MRI的动态评价尤为重要。

脑血管病相关眩晕数据分析

卒中漏诊可能导致的后果

?可能失去急诊溶栓的机会

?早期的二级预防延误

?有严重水肿的卒中并发症患者可能失去早期手术的时机

早期诊断、及时正确的治疗可以预防成千上万人的残障或死亡;普通人群中虽只有0.41%-1.8%的累计卒中发生率,但在巨大的人口基数下,绝对数字也是可观的!

血管源性孤立性眩晕患者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fbpcw.com/zlff/13742.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