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炎症,正确的是
A.炎症反应均对机体有利
B.任何机体均可发生炎症
C.炎症是一种防御反应
D.损伤必然导致炎症
E.炎症是活体组织的损伤反应
2.不属于肉芽肿性炎的疾病是
A.血吸虫病
B.结核病
C.梅毒
D.伤寒
E.淋病
3.不发生癌的组织是
A.皮肤附件
B.肾上腺
C.子宫内膜
D.甲状旁腺
E.软骨组织
4.高血压病的肾脏病理变化表现为
A.颗粒性固缩肾
B.肾脏单发性贫血性梗死
C.肾动脉动脉瘤形成
D.肾的多发性大瘢痕凹陷
E.肾脏淤血
5.肺硅沉着症中,硅结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早期为细胞性结节
B.早期分布在肺组织内
C.晚期为玻璃样变性结节
D.其形成与患者从事的职业有美
E.其形成与吸入的SiO2颗粒大小和形状有关
6.最常导致肝硬化的DNA病毒是
A.HAV
B.HBV
C.HCV
D.HDV
E.HEV
7.艾滋病患者肺部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的病原体是
A.肺孢子菌
B.念珠菌
C.弓形虫
D.衣原体
E.隐球菌
8.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腺不会出现的病理改变是
A.胰岛细胞增生
B.胰岛细胞坏死
C.间质钙化
D.间质纤维化
E.胰岛细胞空泡变性
9.女,16岁。发热伴头痛、恶心2天,于8月10日入院,呕吐3次,为胃内容物。查体:T39.5℃,BP/80mmHg。精神萎靡,定向力差。颈抵抗(+),克氏征及巴氏征均阳性。该患者病变最严重的部位是
A.大脑皮质和小脑
B.大脑皮质及丘脑
C.延髓和桥脑
D.小脑和丘脑
E.小脑和脊髓
10.男,5岁。发热、头痛、呕吐4天,昏迷半天,于2月10日入院。查体T39.6℃,P次/分,R26次/分,BP60/25mmHg,神志不清,皮肤可见出血点,球结飘水肿,心肺腹(-),颈抵抗(+),双侧Babinski(+)。实验室检查血WBC16.4×/L,中性粒细胞0.88,淋巴细胞0.12患者抢救无效于次日死亡。其脑组织病理检查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颅庭多发性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引起脑实质损害
B.软脑膜充血、水肿、出血
C.脑沟和脑回可见小的肉芽肿、结节和脓肿,蛛网膜下腔有胶样渗出物
D.病变多发生在灰质、白质交界处,引起脑室扩大、脑积水及蛛网膜炎
E.脑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蛛网膜下腔充满黄色脓性渗出物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①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动物针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复杂的防御反应(C对E错)。只有具有血管的生物才会发生炎症反应,如单细胞和多细胞生物也能对局部损伤发生各自的反应,但这些反应不能称为炎症(BD错)。②炎症既有对机体有利的一面,也有对机体不利的一面。炎症过程中的变质、代谢障碍、发炎器官的功能障碍等,都是对机体不利的提害性反应:而充血、代谢增强、渗出等则属于对机体有利的抗损害性反应(A错)。
2.答案:E
解析:①肉芽肿性炎是以巨瞠细胞增生形成结节状病灶(即肉芽肿)为特征的炎症。血吸虫病、结核病、梅毒、伤寒都是肉芽肿性炎,其肉劳肿分别是血吸虫虫卵结节、结核结节、树胶样肿、伤寒小结。②淋病是淋病奈瑟菌引起的泌尿系统化脓性炎E。
3.答案:E
解析:①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癌,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软骨组织属于间叶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而不是癌。ABCD均含有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可称为癌。
4.答案:A
解析: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最常见于高血压肾病。高血压时,由于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性和肌型小动脉硬化,使病变区的肾小球缺血发生纤维化和玻璃样变性,相应的肾小管因缺血而萎缩。病变相对较轻的肾小球代偿性肥大,相应的肾小管代偿性扩张。肉眼观双侧肾脏对称性缩小、质地变硬,肾表面凸凹不平,呈细颗粒状。肾脏以上的病变特点称原发性题粒性固缩肾。类似的:慢性肾小球肾炎可导致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②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肾脏单发性贫血性梗死及多发性大凹陷瘢痕肾,称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③高血压时极少发生肾动脉瘤,肾脏淤血不是特异性病理改变。
5.答案:B
解析:①硅肺是长期吸入含有游离SiO2的粉尘沉着于肺组织所引起的一种常见职业病(D),其形成与吸入的SiO2颗粒大小、形状、接触时间、SiO2浓度等有关(E)。SiO2尘粒>5μm不易吸入肺内,不易致病。1~2μm的硅尘致病性最强。②硅肺的特征性病变为硅结节。硅尘进入肺泡内被巨噬细胞吞噬,早期形成细胞性硅结节(A)。晚期可纤维化形成纤维性硅结节,部分结节中胶原纤维可发生玻璃样变(C)。③硅肺最早出现的硅结节在肺门淋巴结,而不在肺组织内(B错)。
6.答案:B
解析:病毒性肝炎是肝硬化最常见的病因,多由乙肝和丙肝引起,其中以乙肝最常见。
7.答案:A
解析: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障碍,ABCDE所列5项机会性感染均可发生,但以肺孢子虫感染最常见。70%~80%患者可经历一次或多次肺孢子虫感染,约有一半的患者死于肺孢子虫肺炎。
8.答案:A
解析:1型糖尿病的胰岛病变包括:早期为非特异性胰岛炎;晚期胰岛B细胞颗粒脱失、空泡变性、坏死、消失,胰岛变小、数目减少,纤维组织增生、玻璃样变。不包括胰岛细胞增生(A)。
9.答案:B
解析:①患者于8月发病,此为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好发季节。患者突发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无皮肤瘀斑,应诊断为乙脑。②乙脑为变质性炎,病变以大脑皮质、基底核、视丘最为严重,小脑皮质、丘脑、脑桥次之,脊髓病变最轻。
10.答案:E
解析:流行性脑脊髓眼炎(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脑脊髓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冬春季多发,可有明显脑膜刺激征,皮肤瘀现为其特点。故本例应诊断为流脑,其镜下特点为:脑血管和蛛网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蛛网膜下腔增宽,其中见大量中性粒细胞、脓液、纤维素渗出和少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脑实质一般不受累。答案为E。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fbpcw.com/zlff/13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