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萎缩的症状有哪些

小脑萎缩是一种以小脑性共济失调和脑干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病,一般认为与家族遗传有关。小脑的主要功能是维持平衡和协调身体运动,言语清晰度、吞咽流畅度以及眼球的旋转等也与小脑有关,所以小脑萎缩患者常出现步态不稳、跑步困难的情况。

小脑萎缩的原因

小脑萎缩的原因主要有大脑半球萎缩、外伤及脑梗塞,大脑半球萎缩主要指胎儿或新生儿期血管阻塞造成的大块脑梗塞或发育不全。

外伤引起的小脑萎缩属于脑外伤后遗症,根据损伤性质可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两种情况,开放性又可分为穿通性与非穿通性。

缺血性和出血性脑梗塞都可能发生小脑萎缩,严重时还会形成软化灶。

遗传原因

小脑萎缩是一种家族显性遗传的神经系统疾病,相关数据表明只要亲代中有一人患此病,其子女将有50%的患病几率。

小脑萎缩的症状

小脑萎缩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常表现为头晕健忘、记忆力减退、神经呆滞、反应迟缓、行走不稳以及手足震颤等。

患者有时会出现不明原因的情绪涨落,容易变得多疑、抑郁、淡漠、焦虑甚至粗暴等。

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无法正确回答自己的姓名、年龄,而且进食不知饥饱,出门后不能正确识别路线,常收集各种废纸杂物视若珍宝。

小脑萎缩的表现

初期表现:

走路犹如喝酒状,容易撞墙,会出现眩晕感,上下楼梯时双腿发力不协调。

肌肉僵硬,不能准确完成一些特定动作,如跑步、打球等,而且动作不灵活。

静止站立时身体前后摇晃,端水易洒出。

眼球转动困难,无法快速转移目标。

辨别距离的能力较差,如打乒乓球总是扑空。

中期表现:

四肢肌肉的协调性进一步变差,运动失调的现象愈发明显。

走路姿势与步伐失控,如像企鹅那样摇摇晃晃,两腿稍微张开或呈剪刀步,而且容易摔倒。

说话不清楚,出现读写困难,进食或喝水时容易呛到。

晚期表现:

说话非常不清楚,音调失控,出现吞咽困难;

无法站立,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依靠轮椅代步;

当大脑或周围神经受波及时患者的智力也会受到影响。

小脑萎缩的治疗

小脑萎缩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诊断时需要进行症状检查、病史检查、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尽早明确病因和及时治疗可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在小脑萎缩的治疗上主要是干预可控致病因素,然后通过药物、高压氧以及康复治疗等方法改善各种功能障碍,从而恢复脑部病灶的供氧、供血功能,达到减轻症状、延缓病情发展的效果。

但对于炎症变性和外伤引起的小脑性共济失调、遗传性共济失调以及供血不足造成的小脑萎缩,药物治疗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手术治疗

通过对小脑萎缩的病灶、病理进行分型、分类和分期评估,可采用“枕动脉植入、后颅窝减压、局部松解”等手术方法达到增加脑部供血、改善小脑血液循环的目的。

走直线能预防小脑萎缩

人体脑部有很好的可塑性,所以脑部结构和功能会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修正与重组。

小脑萎缩患者平衡能力较差,走路容易失衡甚至跌倒,这时可通过平衡康复训练加以改善,如走直线。

但要注意不可运动过量,应严格控制锻炼时间,每次锻炼控制在30~60分钟为宜。

健与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fbpcw.com/zlff/13519.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