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这些事,你必须知道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群中“心宽体胖”的人越来越多,患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的人也相应增多,且均有年轻化趋势。

中风具有较高致死率、致残率,严重危害健康,甚至生命。那么,如何正确看待及防治中风呢?

对中风常见的几种误解

误解一:中风是一种病

其实,中风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类疾病,是对急性脑血管病的俗称,它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等疾病。其中前两种属于出血性中风,脑梗死属于缺血性中风。

误解二:只有中老年人才得中风

90%左右的中风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身上,但年轻人也会得中风,特别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儿童偶尔也会得中风。

误解三:血压正常或偏低者不得中风

血压高者患中风确实较多,但血压正常或偏低的脑动脉硬化患者,由于脑动脉管腔变得狭窄,以及其他因素存在,也会发生中风。尤其是血压偏低可导致脑血流变缓,更易发生缺血性中风。

误解四:瘦人很少得中风

哪些人容易“中风”

中风是在一定病理基础上发生的。因此,那些具备如下中风病理基础和中风危险因素的人,较容易患中风:

1.老年人。人体血管壁发生退行性改变,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生中风的潜在性病理基础。

2.具有下列慢性疾病之一者:

(1)高血压;(2)心脏病(主要是冠心病);(3)糖尿病;(4)高脂血症;(5)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易发生中风;(6)血液病。

3.有以下因素和嗜好者:

(1)直系上代有中风病史者;(2)肥胖者;(3)脾气急躁者;(4)嗜好肥腻、吸烟、过量饮酒者尤其是饮烈性酒者等。

如何预防中风

中风可以预防。

中风的相关性因素很多,既有基本条件,又有诱发因素。不仅血管病变作为基本条件的形成与诸多因素有关,而且每一种诱发因素都可以通过影响血流动力学或血液成分变化而成为发病的诱因。

所以,预防中风必须采取综合性的措施,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控制血压;

2.预防和治疗其他相关疾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脉管炎;

3.杜绝不良习惯,尤其要戒除烟、酒嗜好;

4.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提倡高蛋白、低脂、低盐、低糖及富含纤维素、钙质和维生素的饮食;

5.注意生活规律,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度劳累及用力,保证睡眠时间;

6.善于充实和调剂精神生活,保持心境平稳,避免紧张、刺激及各种不良情绪;

7.适应自然环境变化,保持一定户外活动;

8.定期查体或随诊,遵从医生指导和按医嘱用药;

9.发生可疑中风先兆时及时就医。注意中风的先兆征象:一部分病人在中风发作前常有血压升高、波动,头痛头晕、手脚麻木无力等先兆,发现后要尽早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10.注意气象因素的影响:季节与气候变化会使高血压病人情绪不稳,血压波动,诱发中风,这时更要防备中风的发生。

中风的家庭急救

中风一旦发生,家庭抢救是否及时得当,至关重要。家庭急救中风病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忌慌乱紧张,应保持镇静,让病人平卧在床上,医院或急救中心联系。

2.中风可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在诊断未明确时,家属不要擅自用药,因为不同类型的中风用药各异。

3.掌握正确搬运病人的方法。首先,不要急于从地上把病人扶起,最好把病人平托到床上,避免震动;其次,松开病人衣领,取出假牙,呕吐病人应将头部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堵塞气管而窒息;再次,如果有抽搐发作,可用筷子或小木条裹上纱布垫在上下牙之间,以防咬破舌头。

4.医院前尽量减少移动患者。转送病人时要用担架卧式搬抬。医院途中,家属可双手轻轻托住患者头部,避免头部颠簸。

至于中风治疗主要有手术、溶栓、药物、康复、心理等手段,事实上,迄今为止没有任何单一的治疗方法可以完全解决问题,目前多采取分阶段治疗、综合治疗的措施。

编辑:谭靖雯/陶陶

本文为原创稿件,转载请点这里

投稿、合作、调戏家医君,请戳我

会得食道癌!答应我别这样吃

湿纸巾、洗手液真的靠谱吗?

是时候告诉你「排毒」的真相了









































白癜风的病因有哪些
拉萨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bpcw.com/ysbj/5379.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