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是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外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约占全部脑血管病的20%~30%。脑出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早期死亡率很高,约有半数病人于发病数日内死亡,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
高血压脑出血是脑血管病中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的一种疾病。我国高血压脑出血的年发病率为50.6~80.7/10万人口。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愈发增大,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发病年龄亦更趋年轻化,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近日,我院应用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例,患者术前呈昏迷状态,左侧偏瘫,经手术后,患者术后第二天神志转清,左侧肢体肌力明显恢复,现肌力达到2级,疗效满意。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51岁,有“高血压病”病史多年,无规则服药治疗,血压控制不佳,因“突发左侧肢体乏力约2小时”急诊入院。患者于入院前约2小时在家中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左侧肢体乏力,伴头晕头痛,当时无不省人事,查头颅CT示“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来我院后患者出现意识不清,呕吐胃内容物多次。经医生检查发现:患者神志昏迷,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迟钝,左侧鼻唇沟变浅,左侧口角稍下垂,四肢肌张力升高,左侧巴氏征(+),左侧戈登征(+)。头颅CT检查显示:右侧基底节区脑内血肿。诊断:右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过程:
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仰卧位,头转向左侧60°,常规消毒铺巾。根据术前CT定位,于右侧颞顶部作一长约6cm直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显露颅骨,骨瓣开颅,形成一大小约2.5cm×2.5cm的骨窗,将硬脑膜悬吊于骨窗边缘,十字切开脑膜,见脑组织肿胀,颅内压高,穿刺血肿腔,球囊扩张大脑皮层形成一至血肿腔通道,置入牵开器,内窥镜下清除脑内血肿,共清除血肿约ml,术区彻底止血,检查无活动性出血,缝合脑膜,骨瓣复位并固定,缝合伤口。
(术前CT影像)
(术后CT影像)
专家建议
内窥镜手术治疗脑出血,最小创伤最好疗效
脑内窥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优点是:微创、高效、快速、出血少、无需牵拉脑组织、直视下操作等特点,对脑组织创伤极小。
采用脑内窥镜微创手术,建立完全内窥镜手术操作的微创通道,无需牵拉,对脑组织创伤小,脑内窥镜能提供良好照明、深部宽大术野,对于深部结构的暴露、观察更好,减少观察死角,通过微创通道,直接对深部脑内血肿进行彻底清除,提高血肿清除效率,实现脑出血患者手术即时彻底清除血肿,快速降低颅内压、阻断脑内血肿的多种继发性病理生理损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内窥镜微创手术,采用小皮肤切口、小骨瓣,大幅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麻醉时间,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由于手术微创,术中出血少,术中无需输血,减少临床手术用血。
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光线需要从外进入脑内深部,常需牵拉脆弱的脑组织,对脑组织造成医源性损伤,创伤大,而且对深部侧方暴露不理想,血肿清除效率低。锥颅血肿碎吸术,不能直视下清除血肿、止血,难以实现即时彻底清除血肿,不能快速降低颅内压,不适应于较大的血肿。
因而,内窥镜直视下清除颅内血肿,比开颅手术血肿清除、锥颅血肿碎吸术更有优越性。Nishihara等()应用透明内窥镜鞘清除脑内血肿,术中不仅可以看清血肿的分布,而且可以看清与脑组织分界,清除血肿达86%~%,值得参考。
专家提醒
高血压患者如何预防脑出血?
1控血压,高血压病必须尽早发现,规律持续服药,保持正常、稳定血压,防止血压反跳及过度波动;
2
调节情绪,保持乐观情绪;
3
不要过于劳累,保证不失眠;
4
低脂、低盐、低糖饮食;5.戒烟、限酒、戒陋习;
5
防便秘,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软化粪便,避免过度用劲排大便,提倡坐便,以免血压突然增高;
6
适冷暖;
7
降体重,有研究发现,体重每降低10公斤,高密度脂蛋白升高20%,可以有效地降低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低密度脂蛋白。
医院神经外科
医院医院重点专科,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末,早期开展颅脑损伤手术,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代神经外科医务人员的持续努力,逐渐成为特色鲜明,技术力量雄厚的神经外科专科。-年间,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专家林庭凯教授到我科工作,带来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神经外科理念和技术,对科室进行规范化建设和人才梯队的培养,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科室业务水平得到跨越式发展。
神经外科科室-
神经外科科室涓撲笟娌荤枟鐧界櫆椋庣殑鍖婚櫌鑻厷浠锋牸
转载请注明:http://www.fbpcw.com/yfcl/9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