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太溪穴竟可以治这三种病99的人不

灸界骗子多,看看被坑的也有你吗?

甲状腺结节如何治?相对于西医,艾灸更适合治甲状腺结节!

艾灸调理“四大虚”,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

以前曾发过一篇文章第一大补穴竟是它,艾灸后效果显著!,文里介绍了太溪穴的很多的用处。今天附上三个临床案例,让大家知晓太溪穴更多奇妙的地方!

太溪——太,大也。溪,溪流也。太溪名意指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能够激发、调动身体的原动力。

(太溪穴在脚内踝后缘的凹陷当中)

艾灸太溪穴应用三则

转载于《针灸临床杂志》年,作者赵静王默菲

1、跟骨骨质增生

牛某,女,51岁,年8月2日初诊。足跟部麻木伴行走疼痛月余,遇寒凉加重。取患侧太溪穴,进针1寸,施捻转补法,局部得气后加艾灸30min,每日1次,5次1疗程,休息1天,继续第2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疼痛完全消失。

按:本病属“痹证”范畴,多因扭伤或受寒凉而诱因,而使经络气血闭塞不畅,风寒凝结筋脉骨骼,伤及筋骨而使其增生,压迫正常组织,出现炎性水肿,致疼痛、麻木等症状,取肾经原穴太溪,施于补法,具有强壮筋骨之效,使挛缩组织松解,解除病灶对神经、血管的压迫和刺激,消除炎性水肿,促进血液循环。取之该穴即有局部激发经气作用,又有疏通经脉之功,局部刺激与经络相结合,加之艾灸温散寒邪,共奏疏经活络,散寒止痛之目的。

2、鸡眼

袁某,男,23岁,年4月2日初诊。行走时足底部疼痛半年余,足底涌泉穴前约3cm处生有豆粒大硬结,并排两个。治疗取患侧太溪,取2%利多卡因2ml,直刺穴0.8寸,令局部麻胀并向足底部缓慢放散后将药液缓缓注入,出针后该处施用艾灸20min,日1次。治疗1次后疼痛减轻,隔日行第2次治疗,疼痛渐消失,鸡眼2周后自行脱落,随访5年未复发。

按:本病为足底部长期受挤压而伤及经络,气血瘀滞足底,而使不通则痛。《灵枢·经脉篇》:“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根据经脉所循及所主病症,选太溪穴,针刺后出现得气反应,使气至病所,以促阻滞的经气流通,因而使“不通则痛”变为“通则不痛”,药物的注入,使得气感延长,加之艾灸通经活络,脉脉艾灸提醒您温热以使药液吸收,以达止痛、活络、通经之目的。

3、足踝水肿

张某,男,68岁,年12月5日初诊。患者脑出血三月余,右下肢活动障碍,近日足踝处肿胀,并伴下肢寒凉感。西医诊为:神经性水肿,中医属肾阳亏虚,经脉不通,运行阻滞,取双侧太溪穴,进针0.8寸,得气后施捻转补泻之补法,加艾灸30min,日1次,10次为1疗程,1疗程后肿胀消失。

按:太溪为肾经之输、原穴,为五输穴之土穴,水肿为肾阳虚之象,临床施于补法,具有温补肾阳之功效。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滞之处,具有调整其脏腑经络虚实之功效,该穴主治下肢厥冷,足踝肿痛,施于补法,再加之于艾灸,以补肾阳,共奏温经祛湿,温阳活脉之效。

-END-









































北京皮肤病专科医院
北京哪家皮肤科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fbpcw.com/yfcl/6190.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