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切一毫米将致脑瘤老师失语
所谓术中唤醒,就是在手术过程中将患者从麻醉状态下唤醒,然后利用神经电生理刺激技术,精确定位脑部重要的功能区
9月27日下午3时,黄先生进入手术室,医生对他实施了全身麻醉4时30分,主刀医生姜晓兵已在患者左脑头顶切开一个4厘米×5厘米大的头盖骨,在即将动刀切除肿瘤前,立刻要求麻醉师实施唤醒术
上个月初,46岁的孝感数学教师黄先生,突然出现失语和行动不便等问题到医院一查,被发现颅内左侧有一个长宽都有4厘米的血管瘤,需要尽快手术,否则就有脑出血的危险只是,正处于事业高峰期的他,知道这种手术的风险性这个肿瘤正处于指挥行动和语言的大脑功能区,如果医生稍微多切一毫米,术后就可能会导致永久偏瘫、失语等后遗症,小脑出血手术危险性从而可能再也无法走上讲台
本月12日,黄先生顺利出院昨日他来院复查时,被告知恢复得很好黄先生也带着惊喜告诉记者:“没想到我说话行动基本没受影响!”说起手术过程,他表示只有模模糊糊的印象,就像在梦中一样,所以不感觉到害怕
9月26日,黄先生转院到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后,这个难题就摆在了科主任赵洪洋的面前要保证手术医生的每一刀更加精准,既能完整切除肿瘤,又尽可能保留患者的神经功能,让他术后得到最好的康复效果,最好采用一种最新的术中唤醒麻醉术
(见习编辑 金晨)
20分钟左右,在医生不断跟黄先生的交流中,血管瘤被完整切除麻醉师再次调整麻醉方案,黄先生又沉沉睡去“唤醒时间也不能太长,因为怕患者留存记忆,将来产生心理阴影”医生说
术脑出血量中“唤醒”患者为医生导航
楚天金报讯(本报记者胡彩丽 通讯员黄冬香 涂晓晨 张玮)医生边为已打开头盖骨的患者进行颅内血管瘤切除,边跟患者说话,请他抬手抬脚,这听起来好像天方夜谭的故事,就发生在武汉协和医院上月底实施的神经外科手术中
3分钟后,麻醉师称:“可以了”于是,医生边一点点切除肿瘤,边尝试跟黄先生说话:“请你伸出一个指头”(如图)慢慢地,黄先生果然伸出了一个指头接着,医生又陆续要求他分别伸出两个、三个指头,处于半梦半醒之间的黄先生,虽动作缓慢但却准确无误在医生下达指令时,还有医护人员在配合同时对患者进行身体功能测试,包括分别抬起左右手脚,看图片等等“如果患者不反应或动作不灵便,那就说明有危险要停止,避小脑出血手术后遗症开这部分组织”姜晓兵说
据全国麻醉医师协会会长、协和医院副院长姚尚龙教授介绍,如果是麻醉不当导致患者中途醒来,产生躁动和疼痛,那就是一种致命的失误而术中唤醒麻醉术,则既为患者提供深度的催眠和镇痛,又让患者可部分清醒并能配合手术进行动作,是一种控制下醒来的无痛状态
精准麻醉不再仅仅只是镇痛
3小时后,手术成功完成
据姚院长介绍,当下的麻醉术,已从最初的镇痛、安全,发展到现在的精准麻醉,通过不同麻醉药品种类的选择,麻醉师对患者的麻醉状态可进行深度监测,时间可以精确到用分秒来算手术头一天,医生不断安慰黄先生,告诉他可能会在术中唤醒他,并提前训练他按医生的要求配合动作
白癜风怎么治北京白癜风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fbpcw.com/yfcl/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