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资格考试教材变化
调整
今年的教材主要进行了一些与时俱进的调整,根据如今的社会发展,对一些知识进行了更为严谨的描述,如第十九章法规:解除了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删除了疫苗流通管理条例的内容;第二十章伦理:规范了病人和医护的权利、义务等,为当今医患纠纷问题在文字上做到了更严谨的依据。
新增章节内容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护理(第四章第四节)、损伤性血胸(第四章第九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第五章第十一节)、骨与关节结核、肠结核的护理(第五章第十二节)的知识。
数值
数值方面变动:
无处不在的噪声污染也变相的增强了人们的抵抗力,所以引起损害的噪声由35dB改为40dB(第一章第二节);
瞳孔直径为2.5~5mm改为2~5mm;
Ⅱ型呼衰给予低浓度氧<35%(第四章第十节);
胎心音改为:~次/分(第七章第三节);
产褥期护理的室温由22~24℃改为24~26℃(第七章第四节);
诊断为早产临产的依据:子宫收缩规律(20分钟≥4次或60分钟≥8次),伴以宫颈管消退≥80%以及进行性宫口扩张1cm以上(第七章第六节);
子痫前期-重度的尿蛋白≥2.0g/24h(第七章第八节)等等。
删除内容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第四章第四节);
气胸的概述(第四章第九节);
潜伏期延长和活跃期延长;
破膜发生时间(第七章第三节);
补液方案中的举例(第十一章第二节);
疫苗流通管理条例;
同时还删除了其他一些章节的赘述内容。
拓展性描述
原知识内容进行拓展性描述,或者改变了原说法,虽然并不作为重要知识点,但是变动的部分依然是值得我们可以参考的,毕竟说不准就要考一下的呢。
综合分析得出:
变动的重点章节主要集中在第二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
次要的变动章节为: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五章、第十九章、第二十章。
初级护师考试教材变化
初级护师考试-《基础护理学》
删除
第1章绪论、第2章护理学基本概念、第13章给药、第15章冷热疗法章节删除了一些赘述内容,不作为重点,不影响整体学习。
数值
第十章营养与饮食中鼻饲法插管插入长度改为15cm.将“三查七对”改为“三查八对”。增加有效期的检查。
将“三查七对”改为“三查八对”。增加有效期的检查。
初级护师考试-《内科护理学》
主要的改动章节为第2章、第3章、第4章、第7章。
重点需 A.水平压力
B.垂直压力
C.摩擦力
D.剪切力
E.阻力
:D
:患者处于头高足低位时,可使身体下滑,产生剪切力,产生皮肤血液循环障碍,易致压疮的发生。
导致压疮发生的局部因素:有压力、摩擦力、剪切力和潮湿。半坐卧位导致剪切力的产生。剪切力是引起压疮另一原因。剪切力是施加于相邻物体表面,引起相反方向的进行性平行滑动的力量。它作用于人体皮肤深层,剪切力对组织的损害作用在缺血性损伤学说中最为明显,可引起组织相对移位,能切断较大区域的血液供应,导致组织氧张力下降,同时组织间的带孔血管被拉伸、扭曲和撕拉,可引发深部坏死。
2、患者男性,75岁,因脑血管意外左侧偏瘫,其配偶询问患者痊愈情况时,护士恰当的回答是
A.很难说,个体差异太大
B.你对能否恢复似乎很焦虑
C.康复需要时间,进程会稍慢些
D.理解焦虑,但很难估计预后
E.不要急,患者很快就会恢复正常的
:C
:患者家属有知道患者真实病情的权利,五个选项有些说法太偏激了,只有C康复需要时间,进程会稍慢些是最合适的回答。
3、患者男性,60岁,患失眠症。遵医嘱给予10%水合氯醛20ml,9pm行保留灌肠。正确的操作是
A.灌肠液的温度为28℃
B.嘱患者右侧卧位
C.液面与肛门距离35~40cm
D.将臀部垫高10cm
E.将肛管插入直肠7~9cm
:D
:灌肠的正确操作:
(1)温度以39~41℃为宜,降温时用28~32℃,中暑病人用4℃生理盐水。
(2)病人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将臀部抬高10cm,垫治疗巾及橡胶单于臀下,弯盘放于臀边。
(3)挂灌肠筒于架上,液面距肛门40~60cm,润滑肛管,连接玻璃接管,并排气,夹紧肛管。
(4)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10~15cm,松开夹子,使溶液缓慢灌入。
(5)嘱病人舒适卧位,尽可能保留1小时以上,使药物充分吸收。
所以此题只有D选项是正确的。
4、患者男性,35岁,因关节疼痛,需每日红外线照射一次,照射过程中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提示
A.改用小功率灯头
B.改用大功率灯头
C.为适宜剂量,继续照射
D.停止照射,局部涂凡士林
E.停止照射,立即改用热敷
:D
:教材中描述:照射过程中应随时观察病人的局部皮肤反应,如果出现紫红色,应立即停止照射,并涂凡士林以保护皮肤。
5、男性患儿,9岁,高热3天,行温水或乙醇拭浴时,禁忌擦浴的部位是
A.面部、腹部、足部
B.胸前区、腹部、足底
C.面部、背部、腋窝
D.胭窝、腋窝、腹股沟
E.肘窝、手心、腹股沟
:B
:温水(或乙醇)擦浴时,胸前区、腹部、后颈、足底为擦浴的禁忌部位,这些部位对冷刺激敏感容易引起腹泻、冻伤及反射性心率减慢等。
6、患者男性,35岁,不慎左侧踝关节扭伤,为防止皮下出血与肿胀,早期应
A.热湿敷
B.冷湿敷
C.局部按摩
D.松节油涂擦
E.冷热交替敷
:B
:患者男性,35岁,不慎左侧踝关节扭伤,为防止皮下出血与肿胀,早期应冷湿敷。冷湿敷:达到降温、止血、消炎、止痛目的。
7、患者男性,腋温39.7℃,使用冰袋为其降温时应将冰袋放在
A.颈前颌下
B.足底、腹股沟
C.背部、腋下
D.前额、头顶
E.枕后、耳廓
:D
:使用冰袋为患者降温时,应将冰袋置于患者前额、头顶部和体表大血管流经处,如颈部两侧、腋窝。
8、患者女性,17岁,行扁桃体摘除术,术后应将冰袋置于
A.前额
B.头顶部
C.颈前颌下
D.胸部
E.腋窝处
:C
:扁桃体摘除术后,为防止、减少局部出血术后应将冰袋放在颈前颌下。
9、患者女性,全身微循环障碍,临床上禁忌使用冷疗的理由是
A.可引起过敏
B.可引起腹泻
C.可发生冻伤
D.可降低血液循环,会影响创面愈合
E.可导致组织缺血缺氧而变性坏死
:E
:全身微循环障碍的患者因循环不良导致组织营养不足,人民医学网整理若使用冷疗,进一步使血管收缩加重血液循环障碍,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而变性坏死。
10、患者男性,48岁。数天前饮酒后1小时出现上腹部刀割样疼痛。向腰背部放射,疼痛难以忍受。伴呕吐,呕吐物中混有胆汁,急诊入院。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向其做出院指导时最重要的是
A.注意卧床休息
B.治疗胆道疾病
C.避免暴饮暴食和酗酒
D.保持乐观的心情
E.定期复诊和随诊
:C
11、患者男性,64岁.高血压、冠心病史5年,入院血压/mmHg,经治疗后稍有下降,但时有波动,患者精神紧张焦虑,护理中不妥的操作是
A.测得血压值偏高时应保持镇静
B.向患者介绍高血压的保健知识
C.安慰患者,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
D.将血压计刻度面向患者以便患者观察
E.测后与原基础血压对照后作好解释
:D
:血压计刻度应该面向护士,便于护士观察,而不是患者。
12、患者女性,27岁。因脑外伤昏迷入院,为供给营养和水分给予鼻饲。为患者插鼻饲管至15cm时要将患者头部托起,目的是
A.减轻患者痛苦
B.避免患者恶心
C.避免损伤食道黏膜
D.加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
E.使喉管肌肉舒张,便于插入
:D
:深昏迷合并舌根后坠患者插胃管方法:传统的给昏迷患者插胃管方法是在插胃管前去枕,协助患者头向后仰,当胃管插入15cm时,左手将患者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部通道弧度,便于管端后壁滑行,人民医学网整理
徐徐插入至预定长度。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此法为深昏迷合并舌根后坠患者插胃管往往难以奏效,其原因在于这类患者咽部组织松弛、舌根后坠堵塞了口咽部通道,将患者头部托起难以改善堵塞状况。
13、患者女性,28岁,手术出血约ml,现需输入ml血液。每输完ml血液,再次输入另一袋血之前,应滴注
A.5%葡萄糖
B.复方氯化钠
C.0.9%氯化钠
D.3.8%枸橼酸钠
E.5%葡萄糖氯化钠
:C
:每输完ml血液,再次输入另一袋血之前,应滴注0.9%氯化钠。
14、患者男性,65岁,因脑血栓后遗症,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入院时护士发现其骶尾部皮肤发红,除去压力无法恢复原来的肤色,护士使用50%乙醇按摩局部皮肤的作用是
A.消毒皮肤
B.润滑皮肤
C.去除污垢
D.促进血液循环
E.降低局部温度
:D
:护士使用50%乙醇按摩局部皮肤的作用是促进血液循环。
15、患者男性,45岁,多次测得血压均为/85mmHg,应考虑患者为
A.低血压
B.高血压
C.脉压大
D.正常血压
E.临界高血压
:D
:血压正常值:收缩压90~mmHg,舒张压为60~89mmHg。
16、患者男性,32岁,持续高热2周,体温40℃左右,日差超过1℃。脉搏次/分,呼吸26次/分,患者神志不清,精神萎靡,食欲差。此患者体温热型为
A.不规则热
B.间歇热
C.弛张热
D.稽留热
E.波浪热
:C
: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等的发热极期。
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差达2℃以上,最低时一般仍高于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
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体温波动幅度可达数度,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日至数日,反复发作。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日后即有规律地交替一次。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等。
5.波浪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或以上,数天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数天后再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见于布鲁菌病。
6.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17、患者男性,29岁,持续高热3周,护士在评估过程中,发现患者体温降至36.6℃,患者神志清醒,请分析退热期的特点
A.产热多于散热
B.散热大而产热少
C.产热和散热趋于平衡
D.散热增加,产热趋于正常
E.散热和产热在较高水平上平衡
:D
:热的临床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体温上升期:特点为产热大于散热。体温上升的方式有骤升和渐升。体温突然升高,在数小时内体温就上升到最高点,称为骤升,如肺炎球菌性肺炎。体温逐渐升高,在数日内上升到最高点,称为渐升,如伤寒。
(2)高热持续期:其特点为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趋于平衡,体温维持在较高状态。
(3)退热期:其特点为散热大于产热,散热增加而产热趋于正常,体温恢复至正常调节水平。体温急剧下降称为骤退,如大叶性肺炎;体温逐渐下降称为渐退,如伤寒。体温下降时,由于大量出汗,体液丧失,年老体弱及患心血管病的病人,易出现虚脱或休克现象,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湿冷等,应密切观察,加强护理。
中科医院专家白癜风有什么偏方可治嘛转载请注明:http://www.fbpcw.com/jbzd/7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