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成功实施左心耳封堵术心律失常诊

年4月21日,在麻醉科、超声科等的大力配合下,我院心血管内科殷跃辉教授的带领下,凌智瑜、刘增长副教授历时1小时,为一名慢性心房颤动患者成功实施了左心耳封堵术。该患者有持续房颤病史10余年,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需要长期口服抗凝药物预防脑卒中的发生。传统的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受到食物及合并用药的影响,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容易波动,且服用后每年有约1%的脑出血的风险;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虽然不需要监测凝血功能,但价格昂贵,每个月约需元,且仍然有出血的风险。患者担心脑出血风险,不愿意选择华法林抗凝,亦无法承受每月元的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高昂费用。经我院心内科讨论,并充分与患者沟通及讨论后,决定为患者实施左心耳封堵术,预防左心耳血栓形成,减少脑卒中和出血事件发生。手术由全麻下进行,无须开刀,仅需在股静脉穿刺一个针眼,由该针眼经细导管引导到心脏释放封堵器,手术一般需1小时左右,患者术后第10小时左右即可下床正常活动,且仅需再服药6个月,待封堵器被心内组织覆盖后,就无需再服用抗凝药。据殷跃辉教授介绍,每一个人的左心房里都有一个“小耳朵”,也就是“左心耳”。在房颤的患者,由于心房失去了有效的收缩功能,血液很容易在左心耳内瘀积形成血栓,一旦脱落进入脑血管,就会发生中风,进入体循环,就会引起相关部位的动脉栓塞。研究显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风风险是普通人的5倍,而由房颤引起的中风通常更严重,致死、致残率更高,也更容易复发。在非瓣膜性房颤中,90%以上血栓的形成与左心耳有关。口服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重要治疗方法,然而由于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窗窄、患者依从性、需要经常监测凝血指标、新型口服抗凝药价格昂贵等诸多弊端制约着房颤的规范化抗凝治疗。左心耳封堵术是近几年新兴出现的房颤患者预防血栓的技术,对于抗凝药物有禁忌或不耐受抗凝药物的患者是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多个临床试验证实左心耳封堵术不劣于口服抗凝药华法林,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手术安全性较高。随着技术的改进和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左心耳封堵术的适应症还将不断拓宽。美国最新的研究发现封堵左心耳预防脑卒中的效果与华法林相当,远期疗效优于华法林,欧美国家已将其作为一项先进技术广泛使用,目前我国仅有为数不多的心脏中心开了此项手术。

我院心内科是国家卫计委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培训中心,重庆市心律失常介入诊疗质量控制中心。在中心主任殷跃辉教授的带领下,近年来在科研,临床上均取得了丰硕成果,仅去年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发表影响因子>5分的SCI论文多篇,培养了一支年轻有为朝气蓬勃的队伍,充分体现了我院心电生理团队的水平。我院心内科在复杂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水平一直位居西南地区前列,近年来又开展了冷冻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心外膜室性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新开展的左心耳封堵术代表我院在心律失常诊疗领域更上一层楼,形成完整的治疗体系。









































济南白癜风医院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fbpcw.com/jbzd/5933.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