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心梗、冠心病、脑梗、脑出血这类疾病,是老年人的“专利”,可这些年,无论在新闻里还是社交圈里,都能看到年轻人的身影。有专家表示,心脑血管疾病的黄金抢救时间仅为4分钟!面对死神的威胁,即使是等待到来的时间也必须争分夺秒。
这篇文章提供的中医急救方法,或许能够帮助你的家人或朋友在遇到危急情况时赢得宝贵的黄金抢救时间,并减少后遗症发生的几率。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尤其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是我国居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现代医学认为,高血压、糖尿病、血液粘稠、吸烟、酗酒、肥胖、过度劳累、情绪紧张、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因此,日常生活中尤其要注意生活习惯的调整和对情绪的控制。
心是人体的太阳,
万物生长靠太阳,人体也一样
《黄帝内经》曰:心气虚则悲。心是我们人体的太阳,没有太阳,世界将黯淡无光,万物不长。
如果你整天郁郁寡欢,开心不起来;容易疲劳乏力;稍微运动一下,就容易出现心悸、心慌;胸口甚至有短暂的刺痛等症状。
这说明你身体的“太阳”弱了,已经出现早期心肌缺血的症状。此时,一定要引起重视,不能任由其发展,否则就会导致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一旦发现身边人有如下的症状:
胸口持续疼痛,变换姿势依然未缓解,且疼痛超过十分钟。
心慌、气短、胸闷,呼吸困难。
恶心、呕吐、大汗、烦躁。
胸骨后的压迫性或紧缩性疼痛。
左后背痛、左手臂痛。
以上症状只要满足其中两条,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拨打,这很可能是突发心梗。
要知道,一旦心梗,人的心跳、呼吸都已异常,此时,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启动人体的自主系统,恢复患者的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环。
五个方法,
快速启动人体的自主系统
中医称急性心梗为胸痹或者真心痛。胸痹或者真心痛,问题都在于心。所以我们在等待到来前做的急救措施,一定是围绕“心”来做文章。
第一步,快速弹拨腋下“极泉穴”和前腋大筋。《黄帝内经·灵枢》记载,“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手少阴心经,是与心脏联系最为密切的一条经络。
而极泉穴位于腋窝的最深处,它集中了大量从心脏出发的神经和血管,通过极泉穴可以把刺激传导到心脏,从而动了心气,使心脏得到放松。
极泉穴属于手少阴心经,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操作方法:手臂稍外展,暴露出极泉穴,食指、中指并拢找到穴位附近的条索状,与拇指配合用力向内勾按,直到被弹拨者有明显的酸麻感,并向肩、上肢、手指指尖方向放射。注意弹拨的速度不要过急,力度应柔和。
前腋大筋位于肩胸关节交界处,是心肺、肩胸之锁。著名的“八把半锁”之一的“还魂锁”的总筋就位于此处,同时它又是手三阴(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经气出去的地方。
所以弹拨或拿捏此处,可以治疗心肺疾病。
操作方法:将手抬起来,前腋大筋就暴露出来了。此处肉比较厚,五个手指同时用力将此筋拿捏在手,向操作者手心方向提拉,嘎嘣几下就可以了。
弹拨此处,同样有酸麻感一直放射到手指尖。与极泉穴一样,要注意弹拨的速度和力度。
小提示:正常人平时弹拨极泉穴和前腋大筋,酸麻感一直会放射到中指和小指指尖,如果没有,就要引起重视了。前几次弹拨会比较痛,可以放慢速度轻轻拨动。
第二步,拍打两手肘窝。中医认为,心肺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肘窝是手三阴经过的地方,一旦心肺发生疾病,这三条经络一定受阻。
操作方法:五指并拢,手成空心掌垂直向下适度地拍打两肘窝。一般情况下,会出现青、红、紫等颜色的痧印。
这样可以疏通经络,调畅气血,缓解心梗的症状。这个方法,日常也可以用于改善心肺疾病。
第三步,疏通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也就是很多女性长“蝴蝶袖”的位置。有蝴蝶袖,不仅显得手臂粗,同时也影响心脏的气血运行。
中医讲,心与小肠相表里,手少阴心经的问题常常会反应在手太阳小肠经上,心梗发生时的左后背痛、左手臂痛等,大多就在手太阳小肠经的路线上。
操作方法:用类似于“数钱”的手法轻轻地来回捏揉此段,捏的时候注意捻一下。一般心脏有问题的人,这段都非常痛,平常就应该要注意多疏通。
第四步,疏通后背肩胛骨附近的区域。肩胛骨(又被称为“蝴蝶骨”,至阳穴上下)正好是心脏在后背对应的区域,很多人会感觉到胸口憋闷,喘不过气来,后背就像压了一块石头。
至阳穴位于两侧肩胛骨下端连线的中点
操作方法:用手拿起肩胛骨处(至阳穴上下)的皮肤轻轻地抖动,让紧张的肌肉放松下来,就可以加速气血的运行,缓解呼吸困难的症状。
另外,在我们的身上还有两个穴位组合起来,就是“速效救心丸”。一是膻中穴,在两个乳头之间,因为气会膻中。另一个是内关穴,它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在手腕横纹上两个拇指宽度的地方。急救时,也可按揉这两个穴位,起到“速效救心丸”的作用。
膻中穴+内关穴=速效救心丸
小提示: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时会胸口憋闷,后背疼痛,喉咙有紧缩感等。同样可以参照以上的方法进行,甚至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这些方法来预防和改善心脏不舒服的症状。
脑卒中,
一场在大脑里面发生的“交通事故”
脑出血、脑梗塞统称为脑卒中,脑梗塞为血管堵塞,脑出血为血管破裂。
脑血栓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发生时有以下症状:
舌头伸出来不正,歪向一侧。
吞咽困难,不自觉流口水。
语言障碍、口齿不清。
肢体无力、麻木,面部、上下肢感觉障碍,单侧肢体运动不灵活,平衡能力失调、站立不稳。
突然视物模糊或者眼球转动不灵活。
恶心呕吐,记忆力下降,嗜睡,耳鸣。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常见的发病原因为高血压。
鉴别脑血栓、脑出血的要点在于,一般脑血栓是在安静状态下发病,病情相对进展慢,大多数患者意识清醒。而脑出血多与情绪有关,情绪突然激动,血压骤然升高而引起血管破裂。
小提示:如果家人突然口眼歪斜、昏迷,千万不要随意搬动他,更不能晃动头部,这样很可能加速梗塞或血管破裂。此时,第一时间拨打,并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
刺血或按揉,
让“交通事故”化险为夷
脑梗或脑出血发生时,全身的气血都涌在头部,此时头部的压力非常大,必须在其他地方打开缺口,释放脑部压力。此时十宣刺血就非常好使。
十宣刺血的操作技巧:将五个手指头并在一起,用三菱针、采血针(或缝衣针等尖锐的利器)快速刺破五个手指指端,再一并挤血。双手都要刺血,必要时两脚脚趾头也可以刺血。
如果有面瘫的迹象,在十宣刺血的基础上,加上耳垂刺血。
耳垂怎么刺血?先把耳垂揉红,再找一个异常点(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点,可能是白点、红点、红血丝、青筋等)刺血。
小提示
刺血讲究“血变则止”,意思是说刺血后,挤出来的血变为正常颜色时就不要再挤了。
此时,如果患者出现手脚冰冷的症状,可以搓热双手双脚来平衡气血。
把耳朵看成一个倒着的人,耳垂就是人的头面部。高血压在耳尖放血。
普通的昏迷可以掐人中,注意一定要沿着鼻唇沟往鼻孔方向向上顶。
如果觉得刺血的方法有风险,还可以通过按揉两手的手厥阴心包经(肘以下部位)和两腿的足太阴脾经(膝以下部位)来急救。(此方法由董老师学生杨小锋提供)
操作提示
没有特殊的手法要求,沿经络位置来回按揉即可。
如果能找到经络循行硬的、有结节的、有颗粒等异常的地方,慢慢揉开。
发力不用太重,以不伤自己手指和对方皮肤为准,切忌蹭皮肤。
如果人多,可以同时操作。
为什么按揉手厥阴心包经可以急救?
《灵枢·九针十二原》云:阳中之太阳,心也,其原出于大陵。大陵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原穴。古代医家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不受邪,由心包代之。
中医讲,心脑同源。心脏和脑的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按揉手厥阴心包经来解决,主要按揉的是肘关节以下的部位,即曲泽穴至手指尖中冲穴这一段。
为什么要疏通足太阴脾经呢?
脾胃,乃后天之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护住脾胃,保住中土(脾胃,五行为土),重疾就有逆转的可能。
足太阴脾经是第一循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的最后一条经络,处于远端,按揉足太阴脾经相当于疏通了四条经络,从而通补气血,固守脾胃。
按揉的目的是为了疏通经络,激发经络相关系统的功能。
中医治病就是调理人体的升降出入,出现危急状况时,人体系统的循环(升降)出现了异常。脾经主升,心包经主降,一阴一阳搭配调理升降,则可平衡阴阳。
预防大于治疗,
每天20分钟,远离心脑血管疾病
唐代名医孙思邈说,“上医医未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中医讲究未病先防,防微杜渐,在疾病还未形成时,就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其发生。
所以,日常生活中,建议大家每天花上20分钟,给自己疏通疏通经络。
日常保健建议
按揉两手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手臂段,即长“蝴蝶袖”的位置,这样做还能瘦手臂,每侧3-5分钟。
拍打两手肘窝,各50-次。
按揉两手的手厥阴心包经(肘以下部位)和两腿的足太阴脾经(膝以下部位),每侧3-5分钟。
以上提供的方法不仅有效,而且很安全。除了刺血只能在急救的时候使用,其余方法日常保健都可以做。即使已经做过心脑血管手术者,依然可以使用,但要注意力度不要太重,以对方能接受为准。
习惯的力量在于,短期内你可能看不出效果,但一旦放在时间的维度上,它的收益将无可限量。最后,祝愿大家都能拥有健康的身体,远离心脑血管疾病!
转载请注明:http://www.fbpcw.com/jbzd/13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