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谚曰:“早吃三片姜,胜过喝参汤。”
古人曰:“十月生姜小人参”。
把生姜与具有补益强壮作用的人参相提并论,表明生姜在祛病保健方面别有殊功。民间流传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谚语,这是对生姜防病治病之功的形象概括。详见《每天早晨含姜片出现三大奇迹》!姜味辛性温,能发汗解表、温中散寒、健胃止呕、解毒。姜也常用于感冒风寒、胃寒呕吐以及中鱼蟹毒所致的腹痛、腹泻等。姜有许多种,有紫(子)姜、生姜、老姜、干姜……用起来十分有讲究:子姜入肴用,生姜炙来用,老姜入药用,姜皮利水用,烂姜冻姜不食用(烂姜冻姜仅外用,例如冬天用来烧水泡脚,泡脚驱寒可促进血液循环、发汗解表,既减少了浪费,又充分发挥了姜的外用价值)。“早吃三片姜,胜过喝参汤”,这句俗语告诉人们生姜具有养生保健的作用,也提到了生姜最恰当的服用时间是在早上。
吃姜的时间为什么要选择在早上呢?人在清晨之时,胃中之气有待升发,吃点姜可以健脾温胃,为一天中饮食的消化吸引做好铺垫。并且生姜中的挥发可以加速血液循环、兴奋神经,使全身变得温暖。但是到了晚上,人体应该是阳气收敛、阴气外盛,应该多吃清热、下气消食的食物。而生姜的辛温发散作用会影响人们夜间的正常休息,且晚上进食辛温的生姜还很容易产生内热,日久出现“上火”的症状,因此体质燥热者不宜过量食用。
某些疾病患者不适宜食用姜,如阴虚火旺、目赤内热者,或患有痈肿疮疖、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胃溃疡、胆囊炎、肾盂肾炎、糖尿病、痔疮者,都不宜长期食用生姜。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一生爱姜成癖,他隐居乡下,所在的草堂叫“姜斋”,并自号“卖姜翁”。王夫之还写过一首《卖姜词》,在他看来,生姜“最疗人间病”,故可健身益寿。
据分析,生姜含辛辣和芳香气味的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姜醇、姜烯、姜油萜、姜酚、龙脑、芳樟醇、枸橼醛等。此外,生姜还含天门冬素、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甘氨酸、苏氨酸、丙氨酸等营养成分。
现代医学研究,生姜有抗菌、抗癌作用,所含姜油酮和姜烯酮,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皮肤致病菌及阴道滴虫亦有杀灭作用。生姜中的姜辣素被人体吸收后,能产生一种抗氧化酶,它有很强的对付氧自由基的本领,比维生素E还要强得多,因而有防氧化、抗衰老作用。
美国人发现生姜含有一种与水杨酸相似的特殊物质,提取这种物质,经稀释作为血液稀释剂,对降血脂、降血压、防止血栓形成及心肌梗死有特殊疗效。
生姜还有抗风湿作用,丹麦奥丹斯大学教授奇斯纳说,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连续食姜三个月,肿痛症状大大减少,关节僵硬现象可缓解;日本学者指出,每次吃三分之一茶匙的姜粉,每日3次,坚持吃上一段时间,对风湿性关节炎确有奇效。
生姜能增进食欲,又可刺激口腔和胃黏膜,能加速消化液的分泌,对胃黏膜损伤有保护作用;生姜中的姜酚还有较强的利胆作用,可防治胆囊炎和胆石症;生姜提取物对四氯化碳性引起的肝损害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生姜对防治晕动病、治疗妊娠呕吐皆有良效。
生姜有解毒作用
相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行医到浙江萧山采药,目睹一青年在岩缝中捉到一只“夹板乌龟”,要给老母煮食补力气。吕洞宾想:“夹板乌龟”是极毒的,一旦吃下,那还了得!“奇怪的是,当他找到这位青年家中,见其年迈的老母却神情自若地在纺纱。吕洞宾迫不及待地询问老大娘。原来在烹调时,已将几片厚生姜塞进乌龟肚里,又用生姜水烧煮之,因而避免了中毒事故。在中药学中也记载生姜有解毒作用,如误食生半夏、生野芋或生南星引起中毒,速嚼生姜,可以解毒。
生姜药用方法有多种,最常用的是煎煮浓姜汤,而浓姜汤因煎煮时间较长,对于急救使用、工作繁忙、外出等情况有不便,而姜粉易于携带、保存,需要时开水冲服即可,方便快捷,并可用于伤口外敷,效果显著。
市面上常见的纯姜粉,或选材不当,或参杂其他,或因大量生产,榨干使姜汁流失,烘干、打磨过程高温导致姜粉烤焦,质量不好。这里介绍纯正、安全的姜粉制作方法:
选择有机瘦小土姜,须避免硫磺姜。用清水将泥土洗净,不易冲洗干净处,可用刷子刷净;生姜洗净后,切成薄片,以方便晒干;切姜过程中遇有腐烂处,须削去,不可使用。姜片切好后,摊平晒干;此时亦可直接保存为干姜,煎煮姜汤使用。将干姜打磨成粉,放入塑料盒或保鲜袋中保存。
姜粉使用方法:
1、日常保健:每次一勺姜粉(5克),ml热水冲服,每天1~3次;
2、重症:每次两勺姜粉(10克),ml热水冲服,每天3次;
3、伤口外敷:皮肤受伤出血、流脓等情况,可在伤口撒一层姜粉,促进伤口修复。
生姜自古就被养生家视为保健良药。早在0多年前,孔子就知道食姜大有裨益。他在《论语·乡党》中有“不撤姜食、不多食”之说,意思是说,孔子一年四季饮食不离姜,但不多食。他有每次饭后嚼服姜数片的饮食习惯。毛泽东在谈到养生之道时,曾这样评说孔子为何食姜:“姜性温,孔老夫子有胃寒,用姜去暖寒胃,老百姓不是喝姜糖水嘛,去寒发汗治感冒。”
长年吃生姜,身体内的寒湿就无法立足,经络也就一直畅通,自然就没有明显的衰老和多病的情况出现。生姜性温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同时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同时可以治疗男性前列腺炎等疾病。但是生姜唯一的不足之处就是常吃会引起肝火旺,别怕我教你一招!当你觉得上火时:用3~4朵菊花、山楂、几粒枸杞、少量的决明子和一点绿茶,用滚开的水冲泡后喝就好。为什么呢?这是舒肝、理气的茶,及时疏理了肝火不致瘀堵就平衡了。
我们每天吃的东西不管是水果蔬菜,五谷杂粮等等,有的是热性的,有的是凉性的,有的是平性的。平性的就是不寒不热。有的人本来就是寒性体质,吃多了寒性的食物(雪糕,喝冷饮,冰镇西瓜)使身体寒上加寒,久而久之造成:乏力,贫血,脾胃寒,精神差,食欲差,体质变弱,畏寒怕冷、手脚不温,气血不足,头晕失眠,经常拉肚子。用大枣、生姜片来泡水喝,这样不但可以增强脾胃功能,还可以帮助减肥。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寒的,老觉得胃凉,或者吃了冷的就闹肚子的人群。身体长期的湿寒还容易得脑血栓!
嫩姜:姜种埋在地里生长后,新生成的根状茎,通称“嫩姜”。又叫新姜、仔姜、子姜,是生姜还没成熟的个体,尖部发紫,又叫紫姜,皮薄肉嫩,水分多,纤维少,味淡薄,主要做调味用。除做调料,还可加工成丝炒、凉拌、做姜糖,如淮扬菜拌干丝。老姜:俗称姜母,即姜种,姜苗长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反哺,把自己从外界获取的养分源源不断的运送回给种姜,生理上年龄较老,通称“老姜”;老姜皮厚肉坚,味道辛辣,相比新姜,老姜的味道更浓香,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老姜中的姜辣素含量高,所以口味更辣,其调味品质和营养价值都远远高于嫩姜,因此我们做为养生保健来用时,应该选择老姜。主要用在入药。而一般用入调味时,如炖、焖、煨、烧、煮、扒等烹调方法,主要是取其味,而熟后要弃去老姜。
治疗鼾声一绝
转自:春风得意
方药如下:
龙眼肉15克、黄芪15克、人参15克、酸枣仁15克、白术15克、茯芩15克、当归10克、远志10克、木香5克、甘草5克、生姜5克、大枣10克[人参不好找时可改党参]。
疗效:不管你的鼾声有多么严重,你只要服上一二剂汤药。鼾声就会烟消云散。归脾汤治疗鼾声是一绝。归脾汤是治疗气虚和血虚的名方,和十全大补汤齐名。
你知道吗?这才是天下第一补,养生秘诀!
人渴喝水,饿了吃饭,这都是机体的自调机能在发挥作用。人体的自我调节机能是健康的保护神,这个机能是与生俱来的,是大自然所赐予的。当人患病以后,医生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大多情况下是通过促进自调机能的康复修复作用来达到治疗效果的。
投稿邮箱:
qq.北京中科皮肤医院好不好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疗效好转载请注明:http://www.fbpcw.com/cxzz/7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