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微天津
一张图可能让你惊心:
原来人的血管从25岁起就开始老化了
30岁后老化开始加速
也就是说心血管疾病根本就不是老年人的专利病
自测:来看看你血管几岁了?
(很快哒,眼睛瞅一眼就测完啦!)
血管年龄自测表以下12项中,你符合几项?1.最近情绪压抑。2.过于较真。3.爱吃方便食品及饼干、点心。4.偏食肉类。5.缺少体育锻炼。6.每天吸烟支数乘以烟龄超过。7.爬楼梯时胸痛。8.手足发凉、麻痹。9.经常丢三落四。10.血压高。11.胆固醇或血糖值高。12.亲属中有人死于脑卒中、心脏病。符合其中的0~4项,血管年龄尚属正常;符合5~7项,说明血管年龄比生理年龄大10岁;符合8~12项,说明血管年龄比生理年龄大20岁。(结果仅供参考,实际血管情况还是要以临床医生判断为准哦)血管疾病年轻化
血管功能老化,既是年龄老化的自然规律,同时又受多种高危因素的促进。《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由于存在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中国近3/4的20岁及以上成人心血管病风险随之增大。
近年来频频曝出的学生、白领猝死事件,其实正是心脑血管疾病日益年轻化的征兆。心肌梗死、脑出血、脑血栓……对于中青年人来说,这些疾病越来越不陌生了。
先认识一下令人遗憾的几种血管事件
近日小编请来了中新药业美女讲师,给咱们年轻人讲讲关于心血管疾病知识。
猝死等以上危险事件的核心问题是血栓。健康人的血液在血管里流动时是不会形成血栓的。脂代谢异常、糖代谢紊乱,才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形成血栓。
中新药业
姜老师说
一般来讲,长期吸烟喝酒的人,他的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浆中纤维蛋白酶原、红细胞压积水平升高,并且会在体力运动、劳累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心慌、胸闷,严重者心前区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左面部放射,此外还有饮食过饱或遇寒冷刺激、大便用力时,气短、胸痛。这些都是血管亮红灯的信号,一旦出现以上情况应在最短时间、进行最佳治疗。
1、猝死——最遗憾的一种血管事件
这个人平时好好的,没有什么症状,从来没有病史,等大夫或家属看到的时候已经呼吸心跳全停了,这是最遗憾的也是最严重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一直强调心脑血管疾病重在预防的原因。
2、心肌梗死——这种情况相对幸运
因为医院,尽管他有濒死感和胸疼。
3、卒中(中风)——也属危险事件,例如脑血栓、脑梗
常见的中风先兆有哪些?
1.眩晕
很多人都会有过眩晕的症状,临床上的确多数眩晕都是与内耳疾病相关,但小脑或脑干的部位缺血或出血病变也可以引起眩晕,如果你平时就有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脂异常、心房颤动等一项或多项危险因素,而且除了眩晕外还有视物重影、饮水呛咳、肢体乏力等症状,建议需及时就诊。
2.面部、肢体麻木、瘫痪
很多时候出现持续性面部、肢体麻木、乏力、精细动作欠灵便等症状,大多数老百姓还是会意识到可能出现中风情况,但是一过性的肢体麻木,轻偏瘫,更容易让人低估其严重性,毕竟在现代社会里,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最主要是手机的普及,使颈椎和腰椎疾病发病增加。很多人把一过性的肢体麻木,活动不利归结于颈椎或腰椎疾病,而不知道很多一过性的肢体麻木、乏力(特别是一侧肢体)很多时候是短暂性脑缺血(TIA)的症状,也就是所谓的小中风,延误治疗可能会导致真正中风的发生。
3.一过性黑矇或短暂性视力障碍
即眼睛发黑,这种视力障碍可因眼睛到视觉中枢中的任何部位受损而引起,但很多时候是中风起病的最早预警信号,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4.晕厥
主要由于大脑和脑干的血液供应减少所导致的意识丧失,常伴有下肢突然失去张力而跌倒,主要多见于心脏和脑血管问题。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需完善检查,明确原因,避免晕厥的再次发生。
5.语言不利
这也是中风先兆的常见症状,表现为说话不清、吐字困难、言不达意、听不懂别人说的话而答非所问等。但由于某些病人起病隐匿,以及家人及朋友的一时的忽略,导致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和加重,对于一个时间就是大脑的疾病来说,早期的干预意味着一个更好的预后。
6.意识障碍
常见的表现为突然精神萎靡不振、哈欠连连、甚至嗜睡,特别是老年人,如果突发出现以上症状,可能是脑组织缺血、缺氧情况,出现中风可能大,应当重视。
7.剧烈的头痛
很多时候对这种头痛的描述是“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剧烈头痛”,可能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卒中的首发症状,危险性极大,但还是有人自行服用止痛药而延误治疗。
8.其他的一些症状
如血压突发的剧烈波动、性格一反常态、嗅觉异常(总闻到异常气味)等症状,也应警惕脑中风的发生。
中风的防护调养关键在于早期,中风先兆是中风病的基础和前提,其实质是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体气机失调、血行不畅,甚则血瘀为患。中风发病之前,应当重视心理调节、讲究生活规律、节制饮食、劳逸适度,积极消除引起中风的各种不良因素。
4、肾脏梗死——非常容易忽视
肾是先天之本,是非常重要的脏器,医院检查,肾脏供血出现问题发生了病变,引起肾脏供血不好,最后出现肾坏死。
5、心绞痛——比较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
姜老师说
我见过太多年轻患者外表红光满面,气色非常好,结果血管造影里面烂的一塌糊涂。他们都有一个误区:就是我胸闷气短乏力、头晕失眠,应该吃补药,补气补血、甚至吃蛋白粉等,来缓解亚健康。我们做医药这个行业都知道,现在的疾病谱与20年前相比较,已经发生变化。发病趋势从虚损向实邪发展。现代人发病普遍吃得太多、太好,而运动消耗跟不上。
糖代谢、脂代谢异常直接造成血管过早老化,往往还没有等到气血虚损,心脑血管疾病就早一步到来了。这个时候,就需要解决缺血的主要矛盾,改善血液环境、减少血管内皮损伤。而单纯一味的补营养、吃补药,对症状的缓解基本疗效很低、没有疗效。在某些情况下,反而是加快促使了血管斑块的形成。
中医理论一直强调,对症治疗。缺什么补什么,误补易疾。
比如:
30岁大小伙子,大吃大喝抽烟喝酒打牌熬夜上网导致的三高、脂肪肝、血管狭窄,他是个营养过剩、(痰湿)、淤滞的原因,他的气血都不虚,只是气血淤滞住了,身体里的里气,都不循环了。这就需要行气、活血!
又比如,很多老年人、身体虚弱,吃了补气血药,也用了一些活血药,但是效果不理想。关键就在于,光补气了、没有行气,气不顺畅!体内运行气力的动力不足,活血药也发挥不出最好的效果。
“冷”字当头,血管最易堵
血管是最不喜欢寒冷的器官之一,心脑血管疾病在冬季高发足以说明这点。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在今年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冬季心血管病患者死亡人数比夏天高41%。
有研究表明,气温每下降10℃,心脏病发病风险会上升7%。
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陈志刚教授介绍
寒冷刺激会使脑血管病患者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导致收缩压及舒张压上升。
打个比方,血管就像橡皮水管,天冷时,橡胶就会变脆,如果水压增大,就容易裂开,我们的血管也是如此。
牢记血管“天敌”黑名单
1.餐餐大鱼大肉,血管容易堵。三四十岁的人常在外面应酬,餐馆里的菜多用“高油、高盐、高糖”和“浓油赤酱”炮制出来,导致血管里的脂肪越来越多,容易将血管堵塞。
2.昼夜颠倒,打乱血管生物钟。熬夜时,不止你自己,心脑血管的生物钟也会被打乱,导致体内过多地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让血管收缩、血液流动缓慢、黏稠度增加。
3.吸烟、吸二手烟,血管易“中毒”。美国科学家50多年的研究表明,每天吸烟20支以上,冠心病风险会增加数倍。
澳大利亚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吸二手烟对血管内皮的损伤,比自己抽烟还要严重。所以,吸烟不仅是自己的事。自己吸烟还会害了家人,尤其是孩子。
4.运动少,血管垃圾多。长期不运动,血管内的垃圾会逐渐累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这个“不定时炸弹”,还会影响到毛细血管供血,并且随时可能被引爆。
血管的四个喜好
1清血液、养血管的养生菜除了坚持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果,警惕“四高”食物。还可适当多吃燕麦、荞麦、新鲜紫色果蔬(如紫甘蓝、蓝莓、葡萄、紫薯、茄子)、深海鱼(如三文鱼、金枪鱼)、大蒜、洋葱等食物,有助疏通血管,并保持血管壁的弹性。醋也有助软化血管、降低血脂,可以适当多吃。特别推荐——西兰花
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何洪巨说:“现在几乎家家餐馆都有西兰花,我们平时出去吃饭,也常有人点西兰花,而且会得到绝大多数同伴的认可。”
在保护血管方面,西兰花富含可溶性纤维,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控制血脂。西兰花中的异硫氰酸酯物质萝卜硫素,具有抗炎属性,可预防血管损伤,保护心脏。
特别推荐——木耳
作为有名的“血管清道夫”,黑木耳能降低血小板凝集性,防止血栓形成,降低血脂和胆固醇,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有益于防治冠心病与中风。
血黏度增高、脂质过氧化物质增多者,如能养成经常食用黑木耳的习惯,可降低血黏度,减少动脉硬化、心肌梗死和脑梗塞的发生几率。
而中老年朋友可以每周吃两次黑木耳,凉拌或者炒食都不错。
2多运动不偷懒长期、持续的运动,能明显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管功能,甚至还能预防心梗复发。
3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最好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转载请注明:http://www.fbpcw.com/cxzz/6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