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心内科13B王志勇)
近日,我院心血管科成功完成“房颤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联合手术。这也是房颤患者“一站式”联合手术在嘉兴地区的首次运用。医院蒋晨阳主任亲临现场指导。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心血管科诊疗技术再攀高峰,更彰显了我院支持学科发展、上下团结协作、永恒服务患者的良好氛围。
患者是一位75岁温州籍老年男性,有“冠心病(先后植入血管支架6枚)、高血压、糖尿病、广泛外周动脉硬化”病史。今年7月份,患者出现大面积脑梗塞,随即继发脑梗塞后脑出血,曾在当地神经内科住院治疗,遗留后遗症,此次因阵发性房颤入院。评估该患者血栓风险极高,且抗凝后继发再次脑出血等风险极高,不宜长期抗凝治疗,与家属商量后决定行“房颤消融后同时行左心耳封堵术”。
在科主任带领下,在心血管科精心、细致、周全的安排下,在麻醉科、超声科及医务科的鼎力配合下,手术得以顺利实施。患者手术顺利,生命体征平稳,经食道内超声探查封堵器在位,固定良好。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家属和患者都十分满意。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也是引起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自然人群发病率0.5%-1.3%,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明显增高,我国有超过-万房颤患者。房颤的最主要危害是引起脑动脉栓塞事件。因此,房颤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预防脑卒中。研究显示,90%以上的非瓣膜病房颤脑卒中的血栓源于左心耳。
目前抗凝治疗仍然是防治房颤血栓栓塞事件的主要方法,国内应用的抗凝药物主要是华法林,由于其安全范围窄,需要反复检测凝血指标,且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高,患者依从性差,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国内仅不到10%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接受规范的华法林抗凝治疗。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价格较高,疗法不劣于华法林,不需检测凝血指标,但出血并发症仍不能避免。
左心耳是从左心房伸出的耳状小囊,属于左心房的一部分,它也是左心房主要组成部位。左心耳封堵术(LAAC)是一种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的创新术式。该手术是用微创的技术,将一个类似“圆盘”一样的网状物体置入患者左心耳,网状膜可以阻挡血流进入左心耳里面,进而预防血栓的形成,从而避免缺血性脑卒中和全身性栓塞的发生。
左心耳封堵术能消除患者对于长期抗凝治疗的依赖,避免了患者因抗凝药物所产生的不耐受、出血事件和依从性等问题,也为对抗凝药物具有禁忌证的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链接: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适应证:CHA2-DS2-VASc评分≧2的非瓣膜房颤患者,同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①不适合长期口服抗凝药;②服用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的基础上仍发生卒中或栓塞事件;③HAS-BLED评分≥3。
北京治疗白癜风口碑最好的医院白点疯转载请注明:http://www.fbpcw.com/cxzz/4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