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颈椎病?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脊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综合症、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重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者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症,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矢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颈椎病的典型病症:1,颈肩酸痛可放射至头枕和上肢;
2,一侧肩背部有沉重感,上肢无力,手指发麻,肢体皮肤感觉减退,手握物无力,有时不知觉的握物落地;
3,其严重者甚至出现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碍,甚至四肢瘫痪;
4,最严重的典型表现是,下肢无力,行走不稳,双脚麻木,行走时如踏棉花的感觉;
5,常伴有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脖僵硬,活动受限;
6,有的伴有头晕,房屋旋转,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卧床不起,少数可有眩晕,猝倒;
7,当颈椎病累及交感神经时可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二眼发胀、发干、二眼张不开、耳鸣、耳堵、平衡失调、心动过速、心慌,胸部紧朿感,有的甚至出现胃肠胀气等症状。也有吞咽困难,发音困难等症状。
多数起病时轻且不被人们所重视,多数能自行恢复,时轻时重,只有当症状继续加重而不能逆转是,影响工作生活才会引起重视,如果疾病久治不愈,会引起心理伤害,产生失眠、烦躁、易怒、焦虑、抑郁等。
颈椎病的类型:
1,颈型颈椎病临床上极为常见,是其他各型颈椎病共同的早期表现。以颈部症状为主,故又称局部型。由于症状较轻,往往重视不够,以致反复发作而使病加重。
①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
②X线片上颈椎显示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等表现。
③应除外颈部其他疾患(落枕、肩周炎、风湿性肌纤维组织炎、神经衰弱及其他非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的肩颈部疼痛)。
2,神经根型颈椎病因退变的椎间小关节、钩状关节增生或椎间盘的突出,压迫了颈神经根,引起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常常表现为颈部、肩部和一侧上肢疼痛,颈部僵硬、活动受限,有明确的压痛点伴放射性疼痛,上肢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因其受压神经不同临床表现亦不同。
3,脊髓型颈椎病因颈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后侧韧带钙化,椎间盘突出,椎板或黄韧带肥厚而压迫脊髓,引起脊髓损害症状。
又分为中央型和中央旁型。中央型表现为步态不稳,四肢麻木无力,肌张力高,痉挛甚至强直(多见于伸肌和内收肌群),腱反射亢进,多无颈部疼痛和感觉障碍。中央旁型表现为同侧运动和对侧感觉功能障碍,即感觉运动分离,同时伴有同侧上肢神经症状,与神经根型颈椎病表现相同。
4,椎动脉型颈椎病因增生或突出物刺激,致椎动脉痉挛或被机械压迫造成供应脑组织的血循环减少引起一系列症状。
表现为颈性眩晕、恶心、耳鸣、耳聋、视物不清、头痛、一时性意识障碍甚至猝倒。以上症状多在颈部活动到某一位置时诱发。
5,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增生或颈椎间盘突出在椎间孔或横突孔处,压迫交感神经,引起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
眼部表现:眼部、眼睑无力、视物模糊、瞳孔散大、眼球后疼痛、流泪等。
头部:颈性头晕、恶心呕吐、头枕部疼痛。心脏症状:心跳加快或减慢,心前区疼痛,常被误认为冠心病发作。
发汗障碍:一侧头面、颈手足多汗或少汗。另外常伴有耳鸣、耳聋、平衡失调等症状。
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表现为咽喉干涩、咽喉部疼痛、明显异物、吞咽困难、音哑等咽喉、食道症状。颈椎病可能引发的病症:
1,颈源性脑血管疾病全国每年近万脑血管病人中,其中26%是因颈椎病而诱发。这是由于椎-基底动脉受压,造成脑供血不足,长期维持这种状态,就会出现头晕、手足麻木、步态不稳,甚至发生脑血栓、脑梗死,有些病人可因此导致偏瘫。如及时治疗颈椎病,就不会恶化为中风偏瘫等严重后果。
2,颈源性乳房疼痛多见于中老年女性颈椎病患者,开始觉一侧乳房或胸大肌疼痛,间断隐疼或阵发性刺痛,向一侧转动头部时最为明显,有时疼痛难以忍受。这种疼痛被误诊为心绞痛或胸膜炎。由于增生骨压迫第6、7颈椎的神经所致。
3,颈源性眩晕症有的人患“高血压”久治不愈,最后检查竟然是颈椎病。颈椎病可引起血压增高或降低,但以血压增高为常见。这类病人常伴有颈部疼痛、发紧、上肢麻木等颈椎病症状。一般按高血压治疗多不见效,而当颈椎病症状被控制后,血压即随之下降。这与颈椎病所致椎基底动脉供血失常和交感神经受刺激发生功能紊乱有关。由于颈椎病和高血压病皆为中老人多见,故两者并存的机会较多。
4,颈源性视力障碍有些颈椎病患者首先表现为视力障碍,如视力下降、间歇性视力模糊、一眼或双眼胀痛、怕光、流波、瞳孔不等,甚至视野缩小、视力脱减等。其特点是眼部症状与颈部姿势改变有明显关系,有些同时伴有颈椎病症状。不少病人感觉到当头颈部长时间处于某种特殊不良姿势时出现视力障碍。这种视力障碍与颈椎病造成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引发的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缺血性病损有关。
5,颈源性心绞痛有些人患“心绞痛”,而一般药物治疗又无效,应想到是否为颈椎病所致的颈源性心绞痛。这是因为支配横膈及心包的颈椎神经根受到颈椎骨刺激和压迫所致,或心脏交感神经受到刺激所致。病人可出现心前区疼痛、胸闷、早搏等心律失常及心电图ST段改变,易误认为冠心病。
当按压颈椎附近的压痛区可诱发疼痛,头部处于某种特定的位置和姿势时可使症状加重,改变位置后则减轻,按颈椎病治疗就能收到明显效果。
6,颈源性吞咽困难有的病人开始感觉咽部发痒,有异物感,后又觉吞咽困难,间断发作,时轻时重。少数有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干咳、胸闷。不少患者曾被怀疑为食管癌,但胃镜检查正常。经颈椎X线检查为颈椎病,并且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可见明显向前突出的骨赘等退行性改变。
这是由于颈椎椎体前缘骨质增生速度过快,骨赘过大直接压迫食管后壁而引起食管狭窄,或因颈椎病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食管痉挛或过度松弛而出现的症状。也可因骨刺形成使食管周围软组织发生刺激反应引起。
7,颈源性胃病颈部的交感神经受到颈椎骨刺、退化的椎间盘以及变得狭窄椎间隙的刺激后,信号通过进入颅内的交感神经网路,传入下丘脑自主神经中枢,然后又沿着交感或副交感神经再传到内脏,引发胃部出现两种现象。
当交感神经兴奋时,胃肠分泌蠕动受到抑制,出现口干舌燥、厌食、腹胀不适、打嗝嗳气、上腹隐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时,可引起食欲增强、反酸烧心、嗳气以及饥饿时疼痛、进食后缓解等类似消化性溃疡的症状。治好颈椎病后,胃部症状随之消失。
8,颈源性猝倒常在站立或走路时因突然扭头,出现身体推动支援力而猝倒,倒地后因颈部位置改变可很快清醒并站起,不伴有意识障碍,亦无后遗症。此类病人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这是由于颈椎增生的骨质压迫椎动脉搏引起基底动脉供血障碍,导致一时性脑供血严重不足所致
9,颈源性抽动症多见于少年儿童,主要是长期趴着、歪头、偏头看书写字,易引发颈椎病,出现头向一侧偏斜,频频抽动不止等现象。改变不良习惯,积极治疗后会很快中止抽动,逐渐康复。
10,颈源性下肢瘫痪或排便困难下肢瘫痪或排便障碍系脊髓的椎体侧束受刺激所致。患者上肢麻木、疼痛有力、跛行,颈部症状多数轻微易被掩盖。有的伴有尿频、尿急、排尿不净或大小便失禁。
艾灸对颈椎的好处:针之不到,药之不及,比灸之!艾灸是中国自古以来对人体最有效果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千年传承至今,依然如此备受推崇。
针对于颈椎症状的取穴:大椎: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头项强痛,疟疾,热病,癫痫,骨蒸潮热,咳嗽,气喘,上呼吸道感染,脊背强急。现多用于颈肩部肌肉痉挛,颈椎病,落枕
肩井: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正坐位,在肩上,当大椎穴(督脉)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取穴。
运动系统疾病:落枕,颈项肌痉挛,肩背痛,亚健康系列:肩周炎、颈椎炎、头疼
颈夹脊:在颈部,当第一颈椎至第七颈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7个穴位。
患者俯伏或俯卧位,当脊柱棘突间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处取穴。
天宗:在肩胛部,大致在肩胛骨的正中,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
舒筋活络,理气消肿。肩胛酸痛,肩周炎,肩背软组织损伤,肘臂外后侧痛,上肢不举,颈项颊颔肿痛
阿是穴:局部疼痛点(只要痛的地方但不是有穴位的地方,都可以称为阿是穴)。
北京什么医院白癜风最好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在哪里转载请注明:http://www.fbpcw.com/cxhyz/7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