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患者到康复科住院后,患者或家属经常会问康复医生或康复治疗师:“医生,我能恢复到和以前一样吗?”或者“我到底能恢复到啥样啊?”,这应该是患者及家属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最迫切想知道答案的问题。到底一个中风患者发病后能恢复到什么程度呢?这要根据影响患者恢复的因素综合考虑,具体如下:
1.年龄:一般60岁以下的年轻患者比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恢复得要好,因为年轻患者体力好,能够耐受强化的康复训练,大脑的重塑、代偿功能也要比老年患者强。但年轻患者有时也会因为急于求成,没有在医生指导下自行训练而导致误用综合征,例如,关节不合理用力导致韧带、肌腱和肌肉等损伤,肢体痉挛增强,早期行走导致足内翻、膝过伸、髋外旋等异常步态,跌倒致肢体骨折等。最后成为影响功能恢复的不利因素。
2.病变类型:脑梗死一般起病较缓慢,呈进行性加重,数天后神经功能障碍达到高峰;脑出血往往突然发病,很快出现比较严重的症状,甚至昏迷不醒。但是一般脑出血的功能恢复要比脑梗死好。打个比方,因天气干旱,田里的禾苗缺水都枯萎死亡了,那么这年就绝收了。如果是发大水,田里的禾苗虽然被水泡得奄奄一息,但大水退后,有一部分还是可以再长的,而不至于完全没了收成。脑出血急性期,因为病灶周围的神经细胞水肿的范围要大,以及血肿的压迫,所以功能障碍要比脑梗死严重、迅速。当后期血肿吸收,压迫解除,水肿退去后,这些细胞的功能又会部分恢复。脑梗死的病灶细胞则在缺血后坏死,不能再生,而使功能难于恢复。当然这不是绝对而论的,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急性期的处理是否及时、到位,能否最大程度的避免脑细胞坏死。
3.病灶的大小:病灶越大,功能损伤越严重,代偿功能就越差,恢复就越慢。例如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脑梗死的病人的预后要比左侧大脑丘脑梗死病人的预后差得多,前者可能会是完全性失语、吞咽困难、右侧肢体完全瘫痪,生活完全依赖,而后者只是遗留偏身的感觉异常而已,运动功能保留,生活基本自理。
4.病灶部位:对于右利手的人来说,左侧大脑半球为优势半球,其中有说话、听话、书写和阅读四个语言中枢,如果病灶累及这些语言中枢或者其神经传导通路,则会出现失语,影响患者的表达和理解等能力,从而影响到康复训练的配合程度和训练效果。而右侧大脑半球的顶叶损伤,则会出现对偏瘫侧肢体的注意力缺失,我们称之为左侧忽略洗,这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总体而言,右侧大脑半球病变的预后要比左侧要好。小脑病灶会导致肌张力的控制不良而出现共济失调、平衡障碍,因为小脑的代偿功能有限,所以功能恢复较难。脑干的病灶左右没有明显差异,主要取决于病灶的大小,所累及的颅神经核和传导束的范围。例如延髓体积虽小,但包含外展神经、面神经、迷走神经、舌咽神经、舌下神经等多种颅神经,各种密集的上、下行传导束,还有人体的呼吸循环中枢,一个小小的病灶将引起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
5.基础疾病:中风患者发病前常合并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以及吸烟史,这些基础疾病控制不佳,患者的功能恢复将会差,因为患者不能耐受康复训练,且中风复发的几率大。打个比方,洗一件脏了的新衣服,经各种搓、刷,很快就洗干净了且很少损伤。而洗一件旧衣服,难以洗干净不说,还必须轻柔有加,否则可能被洗破。
6.是否有并发症:中风急性期常见并发症有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应激性溃疡、颅脑手术者可能出现颅内感染、脑积水等,这些疾病都会延长患者卧床时间,削弱患者体质,影响早期的康复训练。患者长期卧床则会出现各种废用综合征,如褥疮、深静脉血栓、体位性低血压、肌肉萎缩、关节挛缩、骨化性肌炎、痉挛、肩手疼痛等等,这些均对后期功能恢复有严重影响。所以,早期、专业、细致的康复护理对中风患者非常重要。
7.发病时功能状态:中风患者最迫切的需求是恢复行动能力。对于运动功能的评估和预后的分析,临床常用Brunnstrom分期法。如果刚发病时上肢是完全是不能活动的(即1期或2期),那么患者6个月后的,只有不到10%机会可以恢复到功能手(6期),一半左右停留在辅助手的状态(3期)。如果发病时患者的手即能抬举(即3期或3期以上),那么就有接近60%的机会恢复成功能手。而下肢方面,因为都是大关节,活动能力不像手那么精细,所以即使早期是完全不能活动的,6个月后90%病人也可能独自或者借助支具实现行走功能。
影响中风患者恢复因素,除了以上的7点外,还有康复介入时间,患者的性格、心理状况,家人的关怀程度,家庭经济条件等因素。对于新接诊的患者,康复医生还必须观察该患者一段时间训练效果后才能准确判断。中风患者的预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尚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对中风患者的预后做出精确判断。
治疗白癜风出名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多少钱转载请注明:http://www.fbpcw.com/cxby/2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