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没法笑了,就算是遇到再好笑的事,听到再好笑的笑话,也不敢再笑出来。”
1月13日,医院诊间内,今年58岁的刘先生一手捂着腮帮,面露愁容的诉说着自己的病情。
“吃饭、洗脸、说话,只要张嘴过大或者按压面颊,就会感觉到阵阵钻心的疼痛……”
究竟是什么病封印了刘先生的笑容,甚至影响到他的日常生活?
这事还得从两年前,刘先生第一次疾病发作说起。
男子脸部疼痛长达两年
曾误以为是牙疼
家住江北街道的刘先生,两年来一直有一块心病困扰着他,让他痛苦万分。
两年前的一晚,刘先生正在洗漱。当他将温热的毛巾敷在脸上,开始洗脸时,突然一阵剧烈的疼痛感从右脸颊传来,疼得他右脸的肌肉都缩成了一团。
稍微缓了一会后,疼痛感才减轻了一些。
“我究竟是怎么了?难道是牙疼?”刚从疼痛中缓过来的刘先生担忧起来,医院口腔科进行了检查。
检查结果令刘先生吃了一惊,他口腔没有问题。
既然不是牙疼,那究竟会是什么疾病?刘先生心里隐隐感到了不安。
就这样,刘先生脸颊的疼痛总是在不经意间陆陆续续的发作。要么是在吃饭大口嚼咽东西时,要么是在哈哈大笑时。
只要一疼起来,就是那种痛不欲生的感觉。
今年一月初,疼的受不了的刘先生来到医院就诊。
医院神经外科团队细致的诊断,发现刘先生得的竟是素有天下第一痛之称的疾病——三叉神经痛。
“天下第一”称号不光在于痛
还在于难根治
病症诊断出来了,但还有一个问题摆在面前:究竟该采用什么办法来医治?
据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方军康介绍:
三叉神经痛主要以面部三叉神经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内突发的短暂剧痛为特点。
有些患者的疼痛有触发点,即疼痛部位的某一处,轻触或刺激后激发,这些敏感区称为“扳机点”。往往在上唇、鼻翼、齿龈、口角等部位。
其实除了钻心的疼痛之外,许多三叉神经痛的患者还存在着“多年不愈”的苦恼。“都是在医生开药服用一段时间后有效,但再往后就不行了。”难以达到彻底的根治。
此前刘先生一直服用药物保守治疗。但效果不佳,于是13医院寻求进一步治疗。
经过充分评估,神经外科主任方军康亲自上台,对刘先生施行右侧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硬脑膜修补+颅骨修补术。
医生妙手施术
刘先生摆脱疼痛烦恼
虽然三叉神经痛主要是表现于脸部,但要深入治疗,需在颅骨开孔,在显微镜帮助下对三叉神经进行探查,将所有可能产生压迫的血管、蛛网膜条索都“松懈”开,并与神经根隔离。手术难度可想而知。
不仅对医生的技术水平有着超高的要求,更需要医生具备超出常人的精神心态。
手术室内,待术前准备完毕后,方主任在患者头皮处精准下刀,切开约6cm的切口,剥离肌肉。
在显微镜的帮助下,发现刘先生的三叉神经根部与岩静脉粘连明显。
此外,小脑上动脉紧贴脑干,其中一段压迫着三叉神经。
原因找到后,此时进入了手术的关键环节。即对粘粘和压迫处进行松懈,分离。
方主任对包裹在三叉神经与岩静脉的增生蛛网膜进行分离和松懈,整个过程十分娴熟。
接着再用涤纶修补材料隔开血管与神经。
待探查没有其他血管压迫或者蛛网膜牵拉后,对切口进行缝合,手术顺利结束!
术后的刘先生如今已没有了疼痛的感觉,不能笑的封印也被解除。
“困扰了我两年多的疼痛终于消失了,现在的我已经可以正常的洗漱、吃饭了!”刘先生高兴地说道,而这次,他终于可以放心的笑出声来。
专家介绍
方军康,神经外科主任,浙江省卒中学会理事,浙江省神经修复学委员,金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院、医院、医院深造。对于颅脑损伤、脑出血、脑动脉瘤、椎管肿瘤、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具有丰富的经验,曾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出诊时间:周三上午
1岁宝宝竟患糖尿病,已经酸中毒,接近昏迷!家长要小心哪……
惊魂
鱼刺把喉咙卡出血,医院不敢取,结果……
男子打十几小时麻将,突然腰动不了!当心这个春节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fbpcw.com/cxby/14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