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观察记录:
患者老年女性,.2.:45因“突发意识不清4小时”以“左侧小脑出血破入脑室”,急症下行“开颅小脑脑内血肿清除术”,术后于2.16转入我科。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平素规律服用利血平等;查体:昏迷,呼之不应,反应差,鼾式呼吸,刺痛肢体屈曲,不能定位,强迫仰卧位,查体不合作。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1mm,对光反射消失。颈硬,抵抗感明显。双侧Babinski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阳性。入室时携带一右颈内单腔深静脉接液静滴,转入后立即给予深静脉换药,2.18号再次予深静脉换药,2.19号责任护士发现深静脉贴膜卷边,予深静脉换药,揭开贴膜后发现贴膜下形成水疱并有皮肤破溃,予留置中线导管后拔除深静脉,皮肤破溃处消毒后暴露。病案总结分析:
中心静脉置管是指经皮肤穿刺将导管插至腔静脉,为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快速扩容补液、全肠外营养、血液净化等提供支持,是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期间接受支持性、介入性治疗的必要保证,被广泛应用于ICU患者的救护与治疗中,但易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并发症,不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也会影响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是中心静脉置管后并发症之一,MARSI是指:去除粘胶产品后,皮肤出现持续30min或者更长时间的红斑和(或)其他皮肤异常的表现,而张力性水疱在外科留置颈内静脉CVC患者发生MARSI中最常见、最多见的类型。当使用的胶布或敷料粘贴不当,皮肤出现肿胀或关节活动时而形成剪切力导致皮肤与真皮的分离而引起血液循环障碍,静脉回流受阻,局部静脉瘀血,血管的通透性增大致表皮产生水疱。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粘胶类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医疗护理工作中,正是由于粘胶类产品的广泛应用,导致MARSI发生率越来越高。造成患者张力性水疱的原因有哪些呢?
1.患者自身因素:
(1)患者年龄因素:
患者为54岁老年女性,老年人皮肤上皮层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变薄,皮肤出现萎缩,汗腺分泌及血流量明显降低,经皮水分丢失增加,极易并发MARSI,尤其伤口愈合难度大的患者属于MARSI高危人群。
(2)皮肤因素:
患者留置深静脉位置为颈内静脉,穿刺点位置偏下,靠近肩部,处在颈肩交界处,穿刺处皮肤褶皱多,皮肤松弛有弧度,加之患者脖子较短,颈部皮肤易受汗渍浸润,一直仰卧位,又留置人工气道,固定贴膜时脖子扭动程度受限,很难通过患者脖子扭动使皮肤完全展开,因此固定时增加了难度,贴膜固定时易产生张力,未做到无张力粘贴使贴膜下皮肤处于牵拉状态,形成医源性水疱。录。护士长准备好相关登记表格,督促科室护士执行之。陪护佩戴腕带和通行证双重识别,出院时收回。送饭的家属一律不能入病区,陪护下来自取。
2.医护人员方面的因素:
(1)医师置管时的操作欠规范:
医师穿刺时选择位置不佳,穿刺手法不成熟,反复穿刺,引起局部皮肤的血管损伤,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血液和淋巴回流障碍,使得液化坏死产生的内生水在表皮和真皮之间的薄弱处集聚,易使皮肤受损。深静脉置管多由麻醉医生负责,他们往往更重视麻醉效果,对患者皮肤的保护意识较差,对于给患者皮肤带来的皮肤伤害意识不足,置管后医师粘贴敷料方法不正确,未
转载请注明:http://www.fbpcw.com/cxby/14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