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D治疗颅内后循环动脉瘤EuFRED

目前为止,使用FRED治疗后循环动脉瘤最大的一组研究显示该装置对该部位动脉瘤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摘自文章章节

研究背景

针对选择性的后循环动脉瘤血流导向治疗是一种有希望的治疗选项。先前尚未对FRED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后循环动脉瘤的大型队列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FRED治疗后循环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年4月至年1月期间参与欧洲FRED研究(EuFRED)的8个中心连续治疗的后循环动脉瘤患者。对其并发症、影像以及功能结果进行评估。

研究结果

84名患者(中位年龄54岁)共有84枚后循环动脉瘤通过FRED治疗。尽管多数动脉瘤是偶然发现(45.2%),但仍有25枚破裂动脉瘤(29.8%)。最常见的部位是硬脑膜下椎动脉(50%),最常见的形态是囊状(40.5%)。动脉瘤大小中位数是7mm。其中有8例(9.5%)发生症状性梗死,无出血并发症。血栓栓塞并发症多发生在非囊状动脉瘤患者(90.9%)。末次影像随访中位数是24个月,完全闭塞的动脉瘤占78.2%。功能随访中位数是27个月,功能预后良好的患者占94%。所有死亡病例均发生在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其后遗症患者中。

研究结论

目前为止,使用FRED治疗后循环动脉瘤最大的一组研究显示该装置对该部位动脉瘤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无论是否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患者死亡率均与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密切相关。

图1.一名66岁女性,未破裂左椎V4动脉瘤,其最大直径为5毫米。A,侧位造影。B,3D-DSA。C,FRED植入后造影(箭头显示FRED的近端和远端)。D,FRED植入后动脉瘤内造影剂淤滞。E,1月后CB-CT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F,1年时确认动脉瘤闭塞。

图2.一名68岁男性aSAH患者,Hunt和Hess3级(左)。血管造影显示基底动脉发出小脑前下动脉处夹层动脉瘤(3毫米)(中)。FRED植入基底动脉,贴壁良好并完全覆盖动脉瘤颈和小脑前下动脉开口。术后24小时使用替罗非班(右)。康复期间,患者出现后组颅神经IX至XII麻痹和左侧轻度偏瘫。磁共振DWI序列显示双侧小脑半球小的病灶。术后7天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和右侧小脑前下动脉闭塞。术后3月患者mRS恢复到2分。

即日起“神经介入资讯”更名为“神介资讯”

组稿

张颖影副教授

医院

编译

侯帆迪医师

石医院

段光明副主任医师

医院

审校

陈骅副教授

医院

终审

黄清海教授

医院

首个FRED前瞻性多中心研究——SAFE研究1年随访结果发布FRED血流导向装置用于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FRED意大利注册研究:腔内血流重建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多中心经验



转载请注明:http://www.fbpcw.com/cxby/14094.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