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人体血管受到交感神经系统的支配,接受各处感受器传来的信息,会将血压调控到适合身体需要的范围。但是如果长期血压高于正常范围,就会损害重要器官,高血压病情进展缓慢,按照器官损害的程度可以分为3个阶段:
l第一期高血压(动脉痉挛期或植物神经型):常常没有明显器官变化,这一时期一般是暂时性的血压升高。
l第二期高血压(小动脉硬化期):已发生器质损伤,但器官功能尚能代偿。至少出现下列器官受累的体征之一:①由体检、胸部X线透视、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发现了左心室肥厚。②视网膜动脉普遍性或局灶性狭窄。③蛋白尿和/或血浆肌酐浓度轻度升高。
l第三期高血压(恶性期):会出现不同器官损害的症状和体征,这些包括①心脏(左心室衰竭、心绞痛、心肌梗塞)。②脑(大脑、小脑或脑干出血,高血压脑病、脑内动脉血栓形成)。③眼底(视网膜出血和渗液伴有或不伴有乳头水肿)。④血管(夹层动脉瘤、动脉闭塞性疾病)。⑤肾(肾功能衰竭)。
高血压血流可引起血管壁内膜的反复损伤,此时具有凝血功能的血小板就会粘附和积聚受损部位,再加上高压血流促使胆固醇沉积及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就会形成血管内壁的粥样硬化及血管壁增厚,使血管腔变狭窄,引起相应器官和组织的慢性缺血。硬化的血管还容易破裂出血或发生血管内血栓,而引起一系列严重后果。心、脑、肾都是容易出现高血压并发症的部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狭窄,引起慢性心肌缺血,轻者感到胸闷,严重者发生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塞。长期高血压会使心室负担过重,逐渐发生心室肥厚和心腔扩大,最后导致左心室衰竭,也就是所谓的高血压心脏病。
脑血管的粥样硬化和狭窄,还可引起脑组织的慢性缺血,最常见症状是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降低,这是脑组织退化的表现。在肾脏方面,一般来说当血压持续升高5—10年后,病人可出现中度肾小球动脉硬化。10—15年后可出现肾血供应明显减少,肾脏变硬。变硬缺血后,肾脏会释放许多有害物质,促使血压更高,这样就造成了恶性循环。如果出现口眼歪斜、失语、半身瘫痪,说明脑血管内有血栓形成或有脑内出血,即“中风”。中风是急性脑血管病的总称,一般包括脑血栓、脑梗塞、脑出血。高血压患者发生脑血栓的概率是普通人的10—20倍,心肌梗塞、分解性大动脉瘤的概率约为普通人的5倍,脑中风的概率是正常血压人的7.76倍,而中风极易导致死亡和残疾,只要得过1次中风,通常约有1/3的人5年内会再次发生中风。
高血压章节参考书目:1.《高血压病》,中华医学会总会,人民卫生出版社,年6月第1版
2.《高血压病知识》,黄元伟林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年9月第2版
3.《高血压就该这么治》,陈文伯,出版细节不详
4.《降低血压法》,主妇之友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年1月第1版
5.《高血压自我诊疗与全面调养》,平田恭信监修,南海出版社,年1月第1版
6.《中老年人血压变化》,东京都老人综合研究所,中国人口出版社,年4月第1版
7.《高血压防治问》,刘国树主编,金盾出版社,年11月第1版
8.《高血压》,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人民卫生出版社,年4月第1版
9.《常见病非药物疗法高血压》,赵怀庆,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年3月第1版
10.《儿童血压的研究》,世界卫生组织儿童血压研究小组,人民卫生出版社,年5月第1版
11.《高血压病养生智慧》,李春昌,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年10月第1版
12.《高血压防治按摩图解》,高忠梁姚克裘史济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年7月第1版
13.《控制高血压享受美好人生》,郭冀珍,人民卫生出版社,3年9月第1版
14.《HighBloodPressuresafealternativeswithoutdrugs》,LeonChaitow,HaperCollionsPublishers,年
15.《高血压自我康复疗法》,刘传玺、沈承芳、杨国钧编写,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年2月第1版
16.《水是最好的药Ⅲ》,F·巴特曼医学博士,吉林文史出版社,8年1月第1版
17.《静坐的科学与心灵之旅》,杨定一杨元宁,中央编译出版社,年1月第1版
18.《现代心脏病学进展》,葛均波方唯一,科学出版社,年6月第1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fbpcw.com/cxby/13085.html